孔子曾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此言出自春秋时期孔子所著的《论语·为政篇》第四章,深刻描绘了孔子自我成长的人生阶段。与之相似,交易之道亦是一个修炼的历程,其中最高的境界亦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1. 而立
交易者之成长,初识时,需领悟“走势的不确定性”之真谛。此悟,犹如打开投机之门,方知先前之执着于“预测”乃为迷途。昔日沉溺于虚妄之中,被谬误与欲望牵引,今方知真实交易在于应对未知,而非寻求圣杯。遂而清醒,明了方向,立定志向,始得而立之境。摒弃虚浮,依靠己身。
2. 不惑
立定之后,交易者需在混沌中探寻自身之道。历经世事,始见真相之微露。曾信繁华背后隐藏之寒意,洞悉所谓之夸张收益、投机天才与惊人战绩多为不确定性所造成之偶然。于幸存者偏差、不可证伪、随机混沌中洞悉风险与收益之关联:盈亏同源。于是乎,不惑之心生。
3. 知天命
人皆有自由之渴望,然在交易中,自由实为最大之陷阱。交易者经历自由交易之苦果后,深知长久生存之秘诀在于规则。既不可预知未来走势,则以规则应对未端之不确定性。故知最佳之交易在于制定规则:入场、出场及资金管理。知取舍、不臆测、尽人事、听天命。此乃交易高手之境界。
4. 耳顺
持之以恒运行交易系统后,交易者得反馈于不确定走势之规则力量。深谙逻辑为盈利之本源,理解其正向预期之价值。逻辑正确或有多种实现方式,无论止损ATR数或回撤比例等出场方式皆可实现盈利。对不确定性及盈亏同源之理解提升至高境界。一法通达,万法皆明。此阶段交易者耳听八方而心无旁骛。
5. 从心所欲不逾矩
规则之初设在于限制自由、明确逻辑优势。交易者与规则关系经历依靠至融合之转变。在无数次执行与体验中,交易者深刻掌握规则真谛,行为与理念合二为一。不再依赖外在规则之帮助,一举一动皆为规则之体现。此阶段即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念起即为交易。
此为交易之道之渐进,犹如人生修行之旅程。每一阶段均有其独特之体会与领悟,而最终皆归于自然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