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常年,为何多选择45岁以下人群?一位热情的粉丝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看到这个问题,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好奇。再观察我们单位的合作情况,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需求都明确要求应聘者年龄在45周岁以下,这是硬性条件。只有少数几家电子厂会放宽年龄限制至47岁,但还需具备相应的工作经验。
那么,为什么企业会有这样的年龄限制呢?在一次与诺亚蛋的交流中,我们HR部门收到了一位大约50岁的大叔的推荐。尽管我们极力推荐,但企业还是坚持只要年龄在限制之内的人员。这引发了我们探究原因的兴趣。通过与HR部门的深入沟通和网络资料的整理,我们总结出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谈及工作效率。人们通常会联想到速度快、效率高、执行力强等词汇来描述工作效率。这其实也与年龄有关。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五六十岁的叔叔阿姨们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相比,谁能在工作效率上更胜一筹?研究显示,45岁是一个转折点。此年龄段的工作速度可能会降至年轻人的一半左右(尽管部分人仍能保持高效率)。对于以流水线作业为主的工厂和电子厂来说,需要员工反应迅速、快速上手,且随着科技的发展,部分工厂采用设备或机械辅助加工,年轻员工更能快速掌握并高效操作这些设备。
相较之下,45岁以上人群在多方面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再来看第二点:成本问题。通常,45岁以上还在寻找工厂岗位的人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相应的薪资要求也可能较高。企业还会考虑其他潜在因素。从成本的角度看,还有一个风险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可能下降,如出现三高等健康问题。更重要的是,45岁后的人员无法再新开社会保险账户处理工伤等问题,这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为规避风险,企业会倾向于选择年轻员工。
最后谈到第三点:管理方面的考量。现在社会中,90后已成为主流,不仅在创业领域,在中层管理岗位上也是如此。工厂亦不例外。当30岁左右的年轻管理者面对45岁以上的老员工时,可能会出现管理障碍,如沟通不畅、老员工不服从管理、代沟等问题。工厂在时也会从这方面考虑,更倾向于易于管理的年轻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