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我孙子捧着她的语文课本递到我跟前,邀请我在一篇叫做《小稻秧历险记》的文章上签字。她告知我已依照教师的布置,阅读了三次这篇故事。我的提议让她再次朗读一次给我听,却遭到了她的婉拒。她欣然同意了我为她朗读的提议。
我朗读完之后,她立刻表示想要亲自读一读。在阅读时,她的发音准确,语句流畅,感情表达也颇为自然,一些部分颇得我阅读的精髓。但在模拟小稻秧、杂草与喷雾器大夫的对话上仍需进一步的练习。我为她提供了指导与示范,她则认真模仿并再次朗读了整篇文章。之后,我针对她朗读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进一步的指导。
此后,孙女经常主动要求我为她读书,也会主动为我展示她的阅读成果。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小学时代,当时的我对朗读的热爱,是否也受到了某位老师的深深影响呢?记得张敬斋老师每次授课都会进行范读,他的朗读声情并茂,深深打动了我们。他读一句,我们跟读一句,这种教学方式让我们受益匪浅。
语文学科的本质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儿童的语文”则更侧重于对儿童的教育和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教他们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认字、写字、阅读、背诵和写作。在12岁之前的学习阶段,重点在于积累,其中阅读和背诵是最重要的部分。
对于“儿童的语文”教学,示范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儿童天性善于模仿,语文学习从模仿开始。优秀的语文学习者一生都在学习别人的语言,领悟别人的思想,获取营养。而语文教学中的示范并非替代学生,而是启发他们,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问题并产生顿悟。
好的示范应当遵循规则和标准。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书法,都有其固定的规则和标准。示范者需要让学生感到亲近和信赖,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反复研读教材、练习板书字词、准确把握关键词语的意义。
教授儿童语文,不是依靠技巧和多媒体设备,而是依靠教师的示范、功夫和耐心。只有通过不断的示范和引导,才能帮助儿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此文摘自《我的教育心得》,作者于永正先生所著,由源创图书策划并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18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