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是什么样的人

2025-04-2701:45:30常识分享0

包公墓园的别称是包孝肃公墓园,它坐落在合肥市内的包河南岸林区,与包公祠紧密相连。这片墓园占地广阔,达到了1200平方米。在北宋嘉祐八年,包拯的灵柩由他的女婿带回故乡合肥,最终安葬在公城乡的墓地中。

历史的波折也波及到了这位名臣的墓地。金兵入侵合肥后,包拯墓遭到了,随葬的器物大多被盗。后来,包拯的后代将原棺和墓志迁移至墓地西边三十多米的地方,而原来的墓地则被改作耕地。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后来当地误将包夫人的墓当作包拯的墓地进行修葺,并建立了享堂。

时间来到了1973年,合肥的文物工作者对包拯及其家族的墓地进行了清理。从包拯的墓葬中,他们成功出土了包拯的遗骨以及他的墓志。还发现了包夫人董氏以及他们的两个儿子、儿媳和长孙的遗骨,这为研究包拯家族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欧阳修是包拯的伯乐,他发现了包拯和王安石这两位才子的潜力,并将他们引荐给,使二人得以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按理说,王安石与包拯同为欧阳修所举荐,应有所往来。但在《临川集》中,关于包拯的记录却寥寥无几。

笔墨之下,我认为包拯的人格光辉可以与海瑞相媲美。但人无完人,包拯的完美也使他显得与外界格格不入,缺乏人情味。包拯一生中并未结交太多朋友。欧阳修在评价包拯时,用了一些意味深长的词句:“内心深藏不露,外人难以窥见;表面迹象则显露于外,天下人共瞩。”

至于包拯的风格,他对一些事情持批评态度。比如他对张方平因不拘小节而受到的,以及对宋祁因铺张浪费而提出的奏折。虽然这两位都有其优点和才学,但包拯对他们的一些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

那么,包拯究竟是怎样的人呢?我们抛开他的身份和地位,他也是社会的一员。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关于他个人生活的记载却寥寥无几。在民间的传说中,虽然有一些关于他少年时期行侠仗义的传说,但这些都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

我们所了解的包拯主要来自元杂剧中的艺术形象。但除了这个形象外,我们还能从哪些渠道了解他呢?从他的朋友圈来看,虽然他与吴奎关系不错且吴奎为他写了墓志铭但除此之外我们对他身边的人知之甚少甚至没有记录他生平事迹的。

至于为何时人不愿意谈论或写包拯的名字则可能是因为他太过完美又太过清廉让人们在他身上找到了无法企及的差距或许这便是“人至清则无徒”的体现吧。俗话说得好“包公笑黄河清”这句话在北宋时期广为流传人们都知道包公不苟言笑但他为什么这样以及他的情感世界如何却鲜为人知。从史料中我们无法找到包拯面部瘫痪的记录也不能仅凭他“不苟言笑”就判断他是个不擅长表达情绪的人但他的刚正不阿确实为他赢得了青史留名的机会同时也让他与的关系疏远或许这也是他没有北宋愿意交好的原因之一吧。

在这个讲究人情世故的社会里那些在待人接物上“揉不得一点沙子”的人往往被视作孤僻和另类也许在人们眼中包拯就是这样的人吧。要了解更多关于包拯的信息可以参考《临川集》、《名臣碑传琬琰集·卷四十五·包孝肃公拯》等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