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健康话题:如何更好地享用竹笋
春天悄然而至,竹林中的新笋逐渐冒出,成为街头菜市场的一道亮丽风景。竹笋,很多人认为是春天最应季的蔬菜之一,其鲜脆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竹笋虽好,吃法却有讲究。本文旨在科普健康知识,提醒大家在享受美食的也要注意身体的健康。
竹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也是出了名的“有性子”的食物。吃竹笋,是有讲究的。不恰当的食用方式可能给身体带来麻烦。医生常提醒,吃竹笋需格外小心,因为虽然它是“春天的宝”,但一不小心就可能伤胃、升尿酸、坏肠道。
竹笋不适合空腹食用。其内含的草酸和粗纤维对胃有刺激作用,空腹食用可能导致胃痛、反酸等不适。特别是一些本来就患有胃炎、胃酸过多的人,更应注意。竹笋的粗纤维含量远高于普通绿叶菜,每百克的膳食纤维能达到2克以上,虽然有助于通便,但对空腹的胃来说,却如同“砂纸打磨”。
吃竹笋前应进行焯水处理。很多人嫌麻烦跳过这一步,其实这是非常必要的。竹笋里藏着不少草酸、植酸,还有极少量的天然毒素。草酸含量高尤其需要注意,它不仅会跟食物里的钙镁铁结合,影响吸收,长期不处理干净还会对身体造成累积负担。焯水是用高温将草酸溶出来并去除涩味、涩口物质的过程,至少3分钟的开水焯后再冲洗冷水基本就安全了。焯完水的竹笋不仅更好吃也更容易消化。
竹笋对于高尿酸、痛风患者来说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虽然植物性食物中也有让人翻车的例子但竹笋的嘌呤含量在蔬菜里算是偏高的。竹笋中的草酸和植酸会干扰对钙、镁的吸收而这类矿物质在代谢尿酸的过程中起着平衡作用缺了这些身体代谢能力下降尿酸就更容易积累。同时竹笋纤维太粗会导致肠道变慢影响尿酸的。
在搭配方面竹笋也有其“性格”不是每样食物都能和平共处。最不适合的搭配就是和高蛋白食物比如豆腐、鸡蛋、大量红肉一起混吃。竹笋里的草酸跟蛋白质结合后会在肠道里生成一种叫“草酸钙沉淀”的东西这不仅让肠道吸收不到营养还容易造成肠梗阻、便秘或者消化不良。
那么如何正确地享用竹笋呢?首先应选择合适的时机食用不要空腹食用;其次要进行焯水处理;再次要注意搭配避免与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混吃;最后对于特殊人群如高尿酸、痛风患者应适量食用或避免食用。
总之竹笋虽好但吃之前得先学会“敬它一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我们的身体。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更加注重饮食健康共同迎接一个健康快乐的春天!
[1]参考文章:《科学选购与食用竹笋》医报2022年4月20日(A04版)DOI:10.38249/ki.nyiya.2022.0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