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每日一词ABC”置顶关注。
南锣鼓巷,北京著名的旅游购物小巷,因游客众多而声名远扬。如今这个昔日热闹的景点却因游客数量过多而不得不暂停接待旅游团队。
北京的南锣鼓巷,每逢节假日便人山人海,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东城区旅游委的通知,由于游客数量超出景区承载能力,自4月25日起,南锣鼓巷将暂停接待旅游团队。南锣鼓巷主动申请取消了3景区资质。但普通游客的游览不会受到影响。
业界认为,取消南锣鼓巷的旅游接待,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同时为北京的胡同文化体验提供更多元化的方式。北京东城区旅游委发布的《通知》中,详细说明了这一举措的背景和目的。
南锣鼓巷,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曾被《时代》评为“亚洲最佳风情地之一”。这条巷子宽8米,长787米,日均客流量高达3至5万人。过度的商业化开发使得这条历史悠久的胡同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韵味。
回忆中的南锣鼓巷,夏日傍晚的夕阳、悠闲的树影、忙碌的男男,还有那树下对弈的闲汉。这一切都已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存在于怀旧者的回忆里。
南锣鼓巷的记忆究竟属于谁?它应该是怎样的模样?是依据何人的审美与品位塑造的?是老北京的胡同?是中产的文化阵地?还是同质化的小商品店与食品店?这不仅仅是一场品位的争夺战,更关乎如何保护和传承北京的历史文化。
哪个才是真正的“老北京”?
我们真的了解南锣鼓巷吗?它作为皇城根儿下的历史长廊,承载着北京数千年的城市记忆。它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
南锣鼓巷全长787米,最宽处8米,最窄处4米。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标志,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元代初建时,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故得名“罗锅巷”,如今却成为了我国唯一保存着元代“鱼骨状”胡同肌理的民居区。
往昔:巷子情怀
过去的老北有趟8路公交车,途径南锣鼓巷。老北京人常常在此处逗留、游玩。祖辈们的南锣鼓巷有着祥和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邻里情谊。
那时,沙井副食店是整条巷子里唯一的副食品店,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如今,虽然巷子中的商铺日益增多,但这份记忆与情怀依然被保留下来。
现今:时代变迁
如今的南锣鼓巷面临着过度商业化的困境。过多的游客、繁忙的商铺、忙碌的脚步都让这条历史悠久的胡同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虽然取消了3景区资质并暂停接待旅游团队,但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胡同里的院落时常被打扰,不少院落虽为文化遗迹但还未开放。为了避免冲突和打扰居民生活,许多院落的大门上都贴上了“此为私宅,谢绝参观”的提示。
北京的老胡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为了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和传承胡同文化,我们需要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未来的南锣鼓巷
未来的南锣鼓巷会是什么样子?是继续沦为商业化的街道还是重拾往日的情怀?这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和思考。
希望我们能更加珍视和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留住我们独特的城市记忆和传统文化。每日一词ABC
探访国际教育、文化大观。
微信ID:meiriyiciabc
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联系小编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