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论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具体来说: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之间是相互区别、互相对立的。矛盾的共性只是概括了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并不能完全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又是统一的,两者互相依赖、互相联系。一方面,个性中包共性,特殊性中包普遍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只能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个性与共性、特殊与一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
理解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也是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的原理是我们把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特色社会的重要理论依据。
▲2. 论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意义。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是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具体来说: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水平、性质和发展要求,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相应地发生变革。
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则表现在: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则会阻碍甚至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两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3)这一规律的意义在于:
这一规律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做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这一规律是政制定路线、方针和的重要依据。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续上页...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基本规律是我国进行经济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在坚持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根据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适时地调整和生产关系,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接下来的内容将继续讨论价值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产业资本循环理论等内容,涉及哲学基本问题及唯物辩的实质和核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