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李想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他改变了单人演讲的发言方式,选择了接受媒体采访的形式,探讨了理想汽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未来发展。
虽然形式有所变化,但李想一如既往的高信息密度、体系化的谈话风格依然得以保持。本次对谈中,他深入探讨了理想汽车如何理解人工智能,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推动汽车行业的变革。
在之前的主题演讲中,李想主要探讨了如何理解造车。而这一次,他将主题深化为如何理解AI以及如何利用AI赋能造车。面对质疑的声音,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详细的问答环节以及理想过去的实践经验来做出回应。对于为何选择从造车切入AI的问题,他的回答是出于为了更好地改造物理世界的初衷。
理想汽车的发展历程中,零售电商和汽车电商的命运分野给了李想深刻的启示。在移动互联网热潮期,零售电商们不仅在线上提供了交易平台,也显著地改变了零售在线下的仓储、物流、交付等环节,性地提升了效率。而汽车电商在物理世界的改造上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李想在2015年再次出发创业时,他选择了新能源汽车作为突破口,而AI则成为了这个突破口的强大支撑。理想汽车的A面是将增程电动、家庭用车做大做强,B面则是用AI将汽车的各个环节重做一遍。其中,AI产品的典型代表包括智能助手理想同学和端到端+VLM架构的智能驾驶。数据显示,理想同学在智能助手领域已经取得了领先的地位。
在AI的应用方面,理想也在多个环节进行了尝试。除了在产品上的智能化升级外,理想还在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中嵌入了AI技术。通过对生产流程的优化,理想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理想还在职能部门的智能化方面进行了探索,通过部署AI模型来辅助工作。
展望未来,理想的AI智能模型将横贯用户体验、商业经营、生产管理等多个领域。到了2024年,理想对物理世界的改造将初见成效,带给用户和行业更多的惊喜。李想认为,作为宣称对AI有的一家公司,理想选择在当前阶段全面投入AI是因为时机已经成熟。他解释说,“创业节奏论”意味着一家企业不应在初创阶段就追求大规模的扩张,而是要在逐步积累经验和实力的基础上稳步前行。
以AGI为己任的OpenAI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理想的经营目标可以总结为:度过企业的初创阶段,找到一块有足够利润和数据产出的根据地,点出AGI的前置科技树,筹集AGI竞争的入场券。在这个过程中,对创业节奏的理解和对节奏的把握都至关重要。
理想的AI产品打造过程中也体现了这种理念。在早期资源受限的情况下,理想采取了跟随策略并做好了数据沉淀和基建工作。随着商业成功和数据的积累,理想果断转向更先进的技术范式并实现了智驾体验的快速提升。这种变道超车的能力一方面离不开智驾部门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考验着企业对内部能力和资源的评估以及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