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古典明清家具中的圆角柜与方角柜,人们常常好奇它们究竟如何区分。仅仅是通过边角是圆是方来区分吗?实际上,这确实是一个直观的判断依据。圆角柜与方角柜的命名,多半是根据其边角的设计来命名的。那么,除了边角之外,它们还有哪些显著的区别呢?
以大红酸枝一木对开独板圆角柜为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圆角柜的柜门设计独特,多采用木轴门。这种设计使得柜门的上下两端需要纳入柜帽和柜底的臼窝之中。由于顶部的臼窝需要置于凸出的柜帽上,因此柜帽的边角需要削去棱角,呈现出柔和的圆角效果。这种圆润和谐的设计,使得圆角柜整体线脚除了面板外,边边角角都保留了原材,线脚多为混面。这也正是圆角柜被亲切地称为“面条柜”的原因。
相较于圆角柜,方角柜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方角柜的柜门一般使用铜活合页来固定旋转,因此并不依赖柜帽来固定柜门,有无柜帽对其影响不大。方角柜的上角多采用粽角榫结构,整体边角四四方方,给人一种方正稳重之感。方角柜又有“一封书”的别称。诸如顶箱柜这种四合一的套装家具,其实也属于方角柜的范畴。只需观察其柜门和边角,即可得出判断。而在方角柜的柜顶添加一对小方角柜,便形成了顶箱柜。画柜也多数为方角柜的设计。
以大红酸枝云纹方角柜为例,其设计独特且精细。除了基本的四四方方的特点外,还融入了云纹设计元素,增加了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