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长苏,历经火寒之毒的磨难,脱胎换骨后,精心布局十数年,终于重返金陵城。他的心中燃烧着一股强烈的信念,渴望为十二年前那场悲剧中的七万赤焰。而今的他,虽容貌已改,但在人群中行走,竟有如隐世高人般,鲜少有人能识破他的。
即便外在的皮相已经不同,但梅长苏的与习惯仍保持着原有的风骨。于是,当他出现在太皇太后面前时,那份深藏的过去被目光如炬的太后所察觉。霓凰郡主的手,也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他新的面孔上。而静妃,她是否仅凭一本书中的蛛丝马迹,就洞悉了梅长苏的呢?
静妃与书的缘分
曾有一次,靖王在闲谈中提到了他借阅的一本书——《翔地记》,声称书中内容颇具趣味。静妃身为后宫的一员,生活本就清静,听闻此书别有趣味,便也向靖王借来一读。待静妃翻阅完毕,她的目光落在了书中的批注上,那字迹清晰而熟悉,正是梅长苏的手笔。这一发现,让静妃心中生出了强烈的预感。
静妃的洞察
静妃并非单凭一本书就断定了梅长苏的身份。作为一位聪慧非凡的女子,她对靖王的野心有着深入的了解。对于在靖王夺嫡之路上起到关键作用的梅长苏,静妃自然要深入了解。她询问靖王关于梅长苏的详细情况,想要为他分析局势,同时让自己心安。
萧庭生作为祁王的遗孤,静妃自然知晓此事。而梅长苏初到金陵便救下了祁王的遗孤,并称之为赠与靖王的见面礼。这一举动让静妃意识到梅长苏对祁王及林府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
当霓凰遭遇危机时,是静妃通过莅阳长公主传递了消息。而最终通知靖王的是蒙挚。当时梅长苏暂居谢府,莅阳长公主只能依靠梅长苏来营救霓凰,因为只有梅长苏能在第二天见到霓凰。这一系列事件中,梅长苏的智慧与决策能力显露无遗。
后来事件发展出乎预料,靖王得知消息后迅速入宫救下了霓凰。而蒙挚则是通知靖王的关键人物。虽然蒙挚与靖王、霓凰的交往并不多,但其中似乎隐藏着与梅长苏之间的默契关联。这其中的细节让静妃产生了更多的疑虑。
再次翻阅梅长苏的书时,静妃发现了批注中隐藏的线索——一个因避母名讳而少写两笔的字。这个字眼触动了静妃的心弦,让她回想起与梅长苏的母亲晋阳公主的旧日情谊。结合之前对梅长苏的种种疑点进行深思熟虑后,静妃最终确认了梅长苏的。从这一事件中不难看出静妃的惊人洞察力。若静妃参与后宫的争宠之斗,恐怕越贵妃的地位将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