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面为什么叫阳春面

2025-05-0205:50:45常识分享0

阳春面,简单而实惠,尽管在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阳春面,这道上海历史悠久、深受大众喜爱的面食,以其价廉而广受欢迎。据王定九的《上海门径》记载,早在1934年,它的价格仅为每碗16个铜板。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虽有所上涨,但始终保持着亲民的特点。

阳春面的名字虽简单,却蕴丰富的故事。原名为“清汤光面”,意味着这碗面以清汤和光面为主,没有过多的浇头和调料。上海人在制作阳春面时却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佐料丰富,如麻油、酱油、葱、鸡蛋皮、虾皮等。这也反映了上海人对食物品质的追求。

尽管阳春面简单便宜,但它常常受到外省人的误解。有些人认为阳春面是高贵的“阳春白雪”,但实际上它是地地道道的平民面食。关于面名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因为原名叫“光面”不吉利,于是改名为“阳春”;还有的说是因为面价十文与阴历十月的别称“春”相符;更有传说乾隆皇帝吃过之后赐名。尽管至今对面名的由来仍无法确定,但不可否认的是,改名后的阳春面更加和谐、人性化。

阳春面的魅力在于它的多变。虽然面的本身变化不大,但汤却可以多种多样。从肉骨头汤到黄鳝骨头汤,再到鸡汤,都可以作为阳春面的汤底。阳春面也是一碗打底的面,加上各种浇头,就能变身为各种高级面食。

在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中,阳春面是家常便饭。来不及做饭或有客人来时,一碗阳春面就能解决问题。家里熬制葱油,为面条增添了独特的风味。而且,阳春面的制作方式多样,可以根据季节和口味进行调整,比如出汤可以做拌面,夏天还可以做成冷面。

阳春面虽简单,却蕴丰富的文化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是上海人的日常食物,更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传承。(袁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