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非洲草原上长颈鹿的脖子为何如此之长,为何我们未曾见过短颈鹿,短颈鹿又去了哪里呢?让我们跟随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期间一位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的步伐,一探究竟。这位法国的先驱者和进化论的倡导者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所著的《法国全境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和《动物学哲学》等作品,为我们揭示了早期进化论的奥秘。
拉马克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环境条件的变化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动因。他进一步阐述了两个重要的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首先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特殊条件而产生的反应能力;其次是生物的生命结构在自然的驱动下趋于复杂化。为了支持这些观点,他给出了许多论证证据,其中非洲草原上的长颈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想象一下长颈鹿的祖先,原本它们的脖子是相对较短的。在非洲草原上,由于树叶食物的稀缺,它们必须设法吃到较高的树木上的叶子。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它们不断伸长脖子和前腿来寻找食物,通过一代又一代的遗传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长颈鹿。这就是拉马克所提出的“用进废退说”,即生物经常使用的器官会变得发达,而不常使用的器官则会逐渐退化。这也正是拉马克解释了长颈鹿脖子变长的原因。
进一步地,拉马克认为这种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也就是说,生物不仅可以根据环境的改变来调整自身的形态和功能,而且这种改变甚至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尽管现在我们一般认为体细胞的获得性性状通常不能遗传,但在当时的背景下,拉马克的这一思想无疑是非常先进和具有启发性的。他的理论为我们理解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当我们站在非洲草原上,望着那些优雅的长颈鹿时,不妨想起那位法国的进化论先驱——拉马克,以及他对生物进化的独到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