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成绩揭晓之时,内心五味杂陈。
古时科举中状元,犹如跃龙门般的体验
在遥远的古代,科举考试是无数士子登堂入室的必经之路。昔日困顿不得志的情景,与今日金榜题名的荣耀相比,显得微不足道。那些中榜的士子们,如今春风吹拂,心满意足,骏马疾驰,似乎一日内就能将长安的繁华尽收眼底。
古诗中的科举情怀
1. 唐代诗人柳永在《鹤冲天·黄金榜上》中写道:“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揭示了考场上有人欢喜有人愁的普遍现象。
2. 孟郊的《登科后》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诗表达了考生金榜题名后的激动心情。
3. 董德在《登第报家人》中记录了得到皇恩赐第后的兴奋之情:“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
4. 白居易的《及第诗》描绘了考生得意的神情和归乡的急切:“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5. 唐袁皓的《及第后作》中,“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描绘了考生成功后的真实感受。
6. 常建的《落第长安》中,诗人面对失意的心情写道:“家园好在尚留秦,作明时失路人。”道出了落榜者的复杂情绪。
7. 豆卢复的《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中的“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流露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过去成就的追忆。
8. 王维的《送丘为落第归江东》更是充满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劝慰:“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并描述了友人归家的情景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