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诗歌鉴赏在高考语文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测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是全面评估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考量。为了充分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魅力,我们必须要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属于诗歌表达技巧的重要部分。
一、对比手法
对比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以突出其差异。通过对比,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事物则显得更坏。这种手法在诗歌中常用来揭示矛盾,产生强烈的反差,震撼人心。例如,李白的《越中览古》中,昔日的繁荣与今日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带给读者深刻的感受,蕴诗人的深沉思考。
二、起兴手法
起兴是以他物引出所咏之词,有时也兼用比喻(兴中有比)。例如,《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孔雀东南飞的情景引出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悲剧故事,营造出一种缠绵哀怨的氛围。
三、烘托手法
烘托是用乙物来衬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通过描绘听众的反应和江心月色的景象,烘托出琵琶曲的美妙和琵琶女复杂的情感。
四、衬托手法
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色,将其与其他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其中有所主次之分,并非平等并列。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通过五岳和天台山的高来衬托天姥山的高峻挺拔。
五、点染手法
点染包括“点”和“染”两个部分。“点”是点明情感或道理,“染”则是通过具体事物或景物来烘托。例如,柳永的《雨霖铃》通过清秋的景色和杨柳岸、晓风的描写,将离别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
六、铺排手法
铺排是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多角度的详细陈述,类似于《诗经》中的“赋”。例如,《孔雀东南飞并序》中对兰芝的描写,从足至头、腰、耳、指、口、步,一连串的细致铺陈,突出了她的美和她的从容镇定。
七、象征手法
象征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示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例如,黄巢的《菊花》中,菊花盛开象征着的最终胜利,意义深远而含蓄。
八、联想手法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事物相似的特点而联系起来。例如,贺知章的《咏柳》中,由柳枝的垂丝联想到丝带,再联想到春风的剪裁,意境优美。
九、曲笔手法
曲笔是故意离开主题不直接描述其事的写法。例如,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恨”就是曲笔,真正对无知的是那些享受音乐的贵族。这种手法含蓄而富有深意。
十、从对面写起的技巧
不从自身出发,而是运用想象描写对方的情况,委婉表达某种情感。例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中,诗人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家人,而是通过想象家人谈论自己、挂念自己的情景来委婉表达思乡之情。这种写法深沉而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