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可以吃猕猴桃吗

2025-05-0304:50:36常识分享0

水果的食时与健康

关于何时食用水果,众说纷纭。除了广为流传的“早上金苹果晚上烂苹果”之说,还有关于餐前、餐后、用餐时以及两餐之间的饮食建议等。难道吃个水果竟有这么多讲究吗?

特别针对餐前吃水果,很多人顾虑其是否会伤及胃部。对于那些胃肠功能正常且无胃病的人来说,餐前吃水果是否真的有害?又是否带来某些益处呢?

初步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健康问题的人来说,餐前吃水果,尤其是猕猴桃,可能会带来一些好处。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现象,研究者招募了30名身体健康的受试者,并设计了三种不同的餐食供他们尝试:

第一种是仅喝白水作为对照,第二种是先吃猕猴桃再吃含碳水化合物的大米粥,第三种则是仅喝含碳水化合物的大米粥。

在餐前吃的食物被俗称为“餐前负荷”。在此研究中,“餐前负荷”为含25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是猕猴桃或大米粥。这种吃法在我国常被称为“垫垫饥”。

餐前先吃点东西,有助于调节身体对食物的渴求,同时可以提前动员与血糖控制相关的胃肠激素和胰岛素,从而更有利于餐后的血糖控制。这一知识已在我们的公众号中分享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顾阅读。

研究者进行了两批实验:一批在早餐前加猕猴桃或大米粥作为“餐前负荷”,另一批在午餐前进行同样的实验。通过测定他们的餐后血糖反应和相关激素反应,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他们的饱感、饥饿感和食欲,得出了以下结论:

对于200克左右的猕猴桃(约一个半猕猴桃的量),在成熟适度的条件下,并未给受试者带来明显的胃肠不适。无论是大米粥还是猕猴桃作为“餐前食物”,都起到了降低餐后血糖反应的效果,而猕猴桃的效果更为显著。

在早餐实验中,先吃猕猴桃的受试者,其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降低了近30%,而先喝大米粥的降低幅度较小。从血糖峰值来看,先吃猕猴桃的降低效果非常显著。在午餐实验中,虽然三种吃法的餐后血糖曲线下面积没有显著差异,但血糖峰值的降低同样达到了显著水平。

猕猴桃的胰岛素出动速度最快,而其浓度曲线峰值最低。这意味着先吃猕猴桃时,身体可以用较少的胰岛素达到更快速、更有效的血糖控制效果。

尽管猕猴桃有诸多好处,如味道酸甜可口、补充维生素以及有利于餐后血糖控制等,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食用。例如,由于其促进肠道运动的效果较强,容易腹泻的人应避免食用。其含有的蛋白酶对胃病患者来说可能并不适宜在餐前大量食用。猕猴桃也是常见的过敏原,对它有过敏反应的人应避免食用。

眼下正是各地猕猴桃成熟的季节。如果家人喜欢猕猴桃的口味,不妨每天为其准备一个,为全家带来更多的健康与美味享受!

让我们一同分享实用的营养知识,与家人共进健康饮食。

范志红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

营养学会理事

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理事

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