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精在内代谢的过程中,乙醛是其中的一个中间产物。乙醛转化为乙醛之后,如果无法被完全代谢,会导致血管扩张,影响大脑中枢和颅内血管,引发头痛。每个人的酒精耐受程度各不相同,一旦饮酒过量,超过身体承受范围,可能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等症状。
生活中,有些人酒后会出现口干舌燥的感觉,总觉得口渴,想喝水。这并非是因为酒的质量问题或酒量不行,而是因为体内缺水,出现了脱水现象。特别是喝啤酒后,这种情况更为常见。饮酒后,排尿次数增加,体内的水分会逐渐流失,如果不及时补水,就会出现大量缺水的问题。
有经验的人在喝酒时常常会备些水或喝汤,这样可以减少口渴的现象。除此之外,喝酒时吃的菜如果大多是重口味的,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更多。因为盐分摄入过多会使水钠失衡,损害肾小球,影响水分代谢,从而导致口渴。还有些人酒后容易出汗,水分流失较多,再加上兴奋,也容易出现口渴。
酒精被肠胃吸收后会进入血管,随着血液流通至全身各处。大部分酒精会通过肝脏的运作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体外,其中水分主要通过。在肝脏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醇这种有毒物质。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乙醇会转化为乙醛。乙醛的代谢需要乙醛脱氢酶,否则不能变成乙酸体外,可能引起乙醛中毒。
对于酒量好的人来说,体内的乙醇可以及时被代谢出去,因此不会脸红。但有些人酒后容易脸红,这通常是基因决定的,因此不要与这样的人过量饮酒。若酒后脸红、情绪不稳定、走路不稳、行动迟钝、恶心呕吐,甚至瞳孔变大、呼吸频率变慢,可能是急性酒精中毒的症状,需尽快就医治疗。
饮酒时,不建议混酒或饮料一同饮用。很多年轻人喜欢将可乐、果汁等与酒混合饮用,或者先喝啤酒再喝白酒,然后换成啤酒,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虽然混合饮用可能减轻酒精的辛辣味,但会变相增加饮酒量,加大对肝脏的损伤。白酒和啤酒在体内会互相反应,对肠胃和肝脏的伤害更大。
为减少酒精对身体的伤害,可以在饮酒时同时吃菜,不要空腹饮酒。酒精会直接刺激肠胃,可能导致胃或胃溃疡。建议多吃一些绿叶蔬菜,它们富含维生素,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适当食用猪肝也大有裨益,因为猪肝中的维生素B可以促进酒精代谢。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喝酒速度宜慢不宜快,以减轻肝脏代谢酒精的负担。喝酒时不要抢着喝或频繁敬酒,每次饮酒之间最好隔一段时间,以避免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