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我得以稍作休息。那时,一位住在养老院的奶奶急切地寻找我的节目,尽管她无法听到,却执着地寻找,甚至打了十几通电话到我们电台。领导得知后,特派一名记者前去探访。
这位年逾八旬的奶奶身体状况堪忧,需要不间断吸氧,视力也几乎丧失,而我的节目成了她精神上的重要支撑。尽管情况艰难,她还是录制了一段视频,表达听不到节目时的焦虑与难过。看到这段视频,我深受触动,内心充满了感动、荣耀和价值感。那一天,我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那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心生振奋。
这种价值感,是世间所有的物质财富——豪车、钻戒、豪宅都无法比拟的。早前,我与凤凰卫视的记者一同探究了未遂者的心理轨迹,发现他们在生死之间徘徊,最终选择放弃死亡,往往是因为心中那份对家人的牵挂、对社会的责任感,那份“被需要”的情感让他们选择继续活下去。
人类天生具有利他之心,这是我们作为社会得以延续的重要基石。利他之心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我必须”,为了家人、孩子而不得不活下去;另一种是“我愿意”,为了社会、为了他人的幸福而自愿付出。后者是最高级的利他行为,让人在付出中感受到生命的光芒与价值。
网络上关于“哪些瞬间陌生人的善良温暖了你”的话题,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共鸣。那些普通的瞬间,如出租车司机为了让乘客赶上船而奔波,环卫工人在雨中得到陌生小伙的帮助,都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与温暖。这些美好的人,让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爱与希望。
当雷锋日来临之际,我女儿问我为什么我们要学习雷锋。我告诉她,因为雷锋是一个善良的人,帮助过很多人。她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她已经开始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别人。其实,我们不必刻意去模仿别人的行为,只需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爱别人。只要我们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就是和雷锋一样的好人。
我们不必刻意去寻找“老”去帮助,也不必刻意去模仿英雄的行为。我们只需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如给陌生的女孩多开一会儿车灯,给第一次登台的孩子真诚地鼓掌,遇到卖水果的老人多买点他们的水果。当你被许多人需要,你会发现活着是一件快乐而有价值的事。
本期嘉宾:北辰
每周三,我们推出粉丝“夜听”专栏!让我们一起分享生活中的故事和感悟吧!内容可以是一段完整的声音作品,记得以问候央广新闻的网友和自我介绍开篇,附上文字稿和个人照片哦。大家都期待着听到你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