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华寺,每一处都蕴藏着一份等待您的收获。或许是那东粤第一宝刹所散发的恢弘气场,让您心生向往禅境;或许是那深沉悠扬的晨钟暮鼓,消散您心中的烦闷;或许是坐化千年的六祖真身,让您感动至深,泪流满面;又或者是,在卓锡泉边品一口清冽甘甜的泉水。
坐落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曹溪之畔的南华寺,拥有一个别致的“三无桥”,漫步其上,桥下溪水缓缓流淌。因六祖惠能在此驻锡演法,南华寺被誉为“禅宗祖庭”,寺前的曹溪水也成为了诗文中佛法禅道的象征。
“愿求南宗一勺水,往与屈贾湔余哀。”这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元祐元年回忆黄州时期的诗句,他虽未亲至南华寺,但对曹溪禅早已心驰神往。这份向往,在绍圣元年得以实现,东坡游曹溪、访南华、拜六祖,从此与南宗结下不解之缘。
历经七年流放与北返的苏东坡,七年后在曹溪再次找到心灵的慰藉。曹溪水成为他诗中的永恒意象,寄托了他多少心灵的安慰与精神的慰藉。
“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看古佛衣。”东坡心中的曹溪水如香般真实,皈依南华寺才是他真正的依靠。他的诗篇中充满了对曹溪水的赞美与向往。
岭南七年的岁月里,曹溪水不仅味道甘甜,更是东坡心灵的寄托。难以想象,若没有曹溪水,东坡的万里之行又该何去何从?
参寥是东坡的好友诗僧,他对东坡的心意深感相通。在《读东坡居士南迁诗》中,他称赞东坡南行万里尚能写诗、忠义凛然,归功于那神奇的“曹溪水”,给予了东坡无穷的正能量。
从曹溪门进入寺内,依序为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灵照塔、六祖殿等。其中很多建筑为明清时期所建,古朴庄严。韶关当地有句俗语:“南华寺旺外地人,本地人多去云门寺。”善男信女们在此祈福还愿,佛门圣地游人络绎不绝。
寺内“斋堂”二字为东坡所书,后由虚云大师重镌。祖殿中供奉着六祖慧能的真身像,尤为珍贵。苏东坡曾在此拜见六祖真身,并留下诗篇《南华寺》。诗中所述的卓锡泉位于寺后,传为六祖以杖卓地成泉,东坡作有《锡泉铭并序》。
祖殿后的方丈楼照壁间,有两通“重建苏程庵”的铭碑,记录了东坡与表弟程德孺曾同住一庵房的机缘巧合。宋代释惠洪编著的《冷斋夜话》中还记载了东坡在庵里夜读禅宗经典的故事。
遵循南华寺的烧香规矩,沿中轴线走到卓锡泉洗手后,从后面朝曹溪门方向敬香,将会更加灵验。请牢记这一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