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佛教文化与寒山寺的诗意之旅
佛教自传入中土以来,便在江南的厚重历史与清秀山水间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晚唐诗人杜牧在《江南春绝句》中提及的南朝,如今依旧在这片土地上散发着禅意与诗意。姑苏城以园林闻名天下,其寒山寺更是成为游览苏州的必去之地。
寒山寺的名声远扬,不仅因为杜牧,更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几乎成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启蒙诗,也引领着无数游客循着张继的足迹来到寒山寺。
一千多年前的那个秋夜,张继落第后,可能也是循着这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来到寒山寺。这条运河最早在春秋时凿,成规模于隋代,到唐代已成为交通的枢纽。水流缓慢,仿佛静止,暗淡的绿水中映照着斑驳的粉墙,一幅年代久远的水墨画。
随着船行,渐渐见到寒山寺的踪影。弃舟登岸,便进入了一个黄墙绿树、庄严幽深的境界。大门面朝西方,门两侧墙上是众多的文人石刻,其中最亮的仍是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
走进大殿,是寒山寺的正殿——大雄宝殿。气势夺人的建筑内,人流虽多,却不见喧哗。庭柱上的楹联,赵朴初的字迹令人驻足。释迦牟尼的金身佛像慈眉善目,大殿内弥漫着青烟和梵香,钟磬之声悠扬,仿佛俗世红尘已远。
转过佛像,是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两人皆为唐太宗贞观年间人,自小友好,后一同出家为僧。寺内老主持为难地要从二人中选衣钵传人,拾得选择漂洋过海到日本修行,而寒山则成为寺里的住持。
望着寒山拾得的塑像,想起二人颇具智慧的两句问答。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之人,应如何处理?拾得的回答是: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这十年的忍耐过后,自会见分晓。
走出大殿,阳光明亮。人生天地间,不能事事如愿,有舍才有得。泰然处之方能荣辱不惊。站在运河边的拱月型桥上,桥身宽阔,桥下的运河水千百年长流不息。人们来这里不仅欣赏景色,更是寻求心灵的宁静和精神上的皈依。我想起了在北京雍和宫的经历,那里的香火鼎盛了一世又一世。红尘喧嚣,人们内心的浮躁需要在这些地方得到沉淀。想起寒山留下的诗:“谁能超世累”?俗世红尘绊住了多少人的脚步啊。距离寒山寺的建筑可能越来越远,但寒山寺在我心中却越来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