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丛子钰(青年评论家、同济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对谈人:王威廉(作家、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陈楸帆(科幻作家、作协科幻文学会副)
文珍(北京老舍文学院专职作家)
主持人语:
在2024岁末,各类平台如《咬文嚼字》、《语言文字周报》、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小红书、哔哩哔哩等纷纷发布了年度流行词,其中包括“班味”、“银发力量”等。为了更深入地探讨这些词语背后的文化和大众心理现象,我们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三位作家进行交流。
流行词背后的“含金量”
丛子钰:请各位谈谈与你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流行词,并分享与之相关的故事或感受。
陈楸帆:流行词中的青年心态与文化变迁
王威廉:流行词与社会文化的深度关联
文珍:关于“含金量”与“厌女”的探讨
“银发力量”与文学生态
丛子钰:大家认为有哪些流行词语可以形容当下的文学生态?
文珍:关于“银发力量”与文学新业态的思考
流行词之外:关注语言游戏与集体情绪
……(内容展开,各位对谈人开始探讨除已被选为流行词的词语外,还有哪些词语值得关注。陈楸帆提到了“搞抽象”、“不能xx一点”等词,王威廉则分享了“偷感”这一词的理解)……
教育、隐私与数字足迹
王威廉: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分享都可能成为数字足迹。这些足迹不仅记录了我们的在线活动,还可能被用来分析我们的喜好和行为模式。这对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丛子钰:@一位作家朋友,聊聊今天所提到的某个关键词,并说明@的理由。
通过各位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到流行词不仅是语言的缩影,更是文化和心理的反映。它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词汇将继续演变和发展,成为我们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