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国际志愿者日的主题为“贡献志愿力量,创造美好生活”。从各地的活动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从“诚信你我 福见万家”,到“爱杭城 ‘益’起来”,再到“健康加油站,志愿我先行”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全国各城市都围绕着这个日子举办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活动,迎接国际志愿者日的到来。
志愿服务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据最新的《志愿服务蓝皮书: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我国的注册志愿者数量已经高达2.32亿,建立了135万支志愿服务队伍,实施了超过1100万个志愿服务项目,涉及文明实践、环境保护、为老服务等多个领域。
在江苏镇江,志愿者们正积极向居民宣传反诈知识,让友爱在奉献中传播,让进步在互助中显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作为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老年也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自2003年起,全国老龄委持续开展的“银龄行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老年志愿者们通过智力援助、技术帮扶、探访关爱等活动,将志愿服务的温暖传递给社会各个角落,展现出他们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精神风貌。他们的参与为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贡献了独特的“银发力量”。
在北京,首届汇爱助残志愿者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志愿者们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活跃身影。例如青年志愿者和青年视障者携手奔跑的故事,他们肩并肩、心连心,用陪跑绳连接黑暗与光明,共同奔向美好未来。这些志愿者通过专业培训,理解视障人士的处境,用爱心和责任心助力残健融合,诠释了真正的志愿精神。
今年4月,和的相关意见强调了完善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提出要完善发展机制、注重权益保障、强化激励褒奖、提供法治支撑等具体措施。特别是强化激励褒奖方面,意见强调将志愿服务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激发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些制度安排的逐步实施,必将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弘扬志愿精神,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新时代为志愿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我们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广大志愿者们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实际行动书写精彩故事,推动社会进步和谐发展。(央广约评论员 秦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