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书

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书

探秘农历中的“年三十”

为什么会出现“五连缺”的“年三十”呢?这背后其实与月亮的圆缺息息相关。

农历的历法,深受天文学的影响。它以月亮的朔望变化为基础,被称作“朔望月”。

朔:指的是农历初一,此时我们无法观测到月亮的踪影。

望:则对应农历十五,满月之时。

从一次“朔”到下一次“朔”的循环,便是农历一个月的长度。由于月球、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非固定不变,每个“朔望月”的长度都会有所差异,平均下来稍长于29天。有时我们会遇到小月即29天,而有时则是大月即30天。

当腊月为小月时,除夕便会在腊月二十九度过。这种情况并非罕见,大约每3至5年就会出现一次。

例如,2013年、2016年、2022年,以及紧接着的从2025年到2029年的连续几年里,“年三十”确实没有出现。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稍长于29.5天,每年大月的出现次数会比小月稍多,这也意味着有“年三十”的农历年份多于没有“年三十”的年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

虽无“年三十”,但假更多

关于“未来五年都没有年三十”的传言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与担忧,他们纷纷猜测这会对春节假期产生影响。

实际上,假期并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根据最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2025年起,农历除夕也被纳入了法定假日之中。这意味着我们的假期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多了整整一天。

以2025年为例,春节假期从1月28日(农历除夕)至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共连续放八天长假。

虽然“年三十”这一日子的出现有所变化,但过年的氛围与传统节日的味道依旧如初。无论我们是在腊月二十九还是腊月三十庆祝,甚至是当“年三十”短暂“消失”的时候,我们的传统佳节——除夕,始终与我们同在。


人教三年级下册语文书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