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货运货物众多,既有煤炭、汽车、机械设备等工业物资,也有粮食、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这些物资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又被送往各个角落。要实现精准配送,背后离不开编组站特殊设施——驼峰的助力。那么驼峰是何模样?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这里所指的驼峰,并非骆驼背上的凸起物,而是铁路编组站用于高效货物列车的专用设备,形象地说就像地面上的一座座“小山包”。它们分布在各大铁路枢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以郑州北车站为例,在京广与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两座自动化驼峰在此矗立。
进入这里的列车会被推上驼峰进行“打散”处理。简单来说,就是将原本紧密相连的货车车厢一一分开。列车被推上驼峰后,驼峰连结员会解开车辆间的连接装置。这些被“打散”的车辆会依靠自身的重力,像滑滑梯一样溜放到指定的轨道上。之后,它们会按照相同的目的地进行重新编组,组成前往各地的新列车。
驼峰作为铁路编组站的核心特征,犹如骆驼峰背形状的小山丘。其上铺设的铁路线路能够将货运列车中的车辆按照不同的目的地和方向进行“分拣”。这些被分拣出来的车厢利用驼峰的坡度,自行溜到新的铁轨上重新组合。
在这个过程中,驼峰上的菱形道岔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车辆准确无误地溜放到指定的股道上,“菱形道岔”在驼峰的自动控制系统的指挥下,通过快速转换线路,实现车辆的灵活调度。聂佩哲调度员告诉我们,“菱形道岔”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道岔的转换,为列车的精准溜放提供了保障。“菱形道岔”还能够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内实现两条平行轨道间的自由切换,提高了整个编组作业的效率和场地利用率。
随着编组工作的完成,列车需要从编组场移至出发场,再出发前往目的地。若此时需跨越多条股道甚至整个编组场,就需借助菱形道岔进行股道切换。俯瞰时,整个流程就像贪吃蛇般蜿蜒曲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