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然尿急,频繁跑厕所?快来了解一下过度活动症
张阿姨无奈地抱怨:“这厕所跑得比年轻时上班还勤!”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尴尬经历?明明刚喝完水,却立刻感受到尿急,或者在和朋友聊天时,突然感受到的紧急召唤。这些症状可能指向一个你未曾注意的健康问题——过度活动症(OAB)。
过度活动症,这个听起来陌生的词汇,却悄悄困扰着许多中老年朋友。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尿频尿急问题,而是一种功能障碍性疾病。想象一下,当你正享受悠闲的午后时光,或是沉浸在与家人的温馨相聚中,尿急的突然来袭,瞬间打破宁静。那么,这个让人困扰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呢?又该如何应对呢?
过度活动症是一种功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尿急,伴随尿频和夜尿增多,甚至可能出现急迫性尿失禁。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心理焦虑、社交障碍等连锁反应。研究表明,在北性中,OAB的患病率高达16.9%,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这一数据警示我们,OAB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想要初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过度活动症,可以通过以下简单自测:
1. 尿频:24小时内排尿次数是否超过8次,或夜间醒来排尿是否超过2次?
2. 尿急:是否经常突然产生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忍受,必须立即排尿?
3. 急迫性尿失禁:在尿急时是否能控制排尿,是否不自主地流出?
如果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并且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质量,那么你可能正面临过度活动症的困扰。
过度活动症的病因复杂多样,可能包括逼尿肌不稳定、中枢传递异常、感觉过敏、及盆底功能异常等因素。精神疾病、激素代谢失常、女性雌激素水平改变等也可能与之有关。
面对过度活动症的困扰,我们并非束手无策。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行为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如、减肥、控制液体摄入量等。进行盆底肌肌力训练和训练,有助于改善过度活动症状。
物治疗:使用抗胆碱能物或β₃受体激动剂,可抑制逼尿肌收缩,促进舒张,从而改善过度活动症状。但需注意物副作用。
其他治疗:电刺激治疗和手术治疗也是可选的方法,但手术风险较高,需谨慎选择。
过度活动症虽然是一个复杂的健康问题,但只要我们了解其病因与机制,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就能有效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是福,让我们从了解过度活动症开始,关爱自己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