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芯片:人类极致设计的典范与背后繁复的设计与制造流程
如今,芯片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安静地支撑着我们的智能生活。但很少有人知道,从最初的一个构思到最终量产出货,背后其实经历了一段繁复而精湛的设计和制造流程。这就像一场史诗般的旅程,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程师们的智慧和汗水。
芯片设计是一项高度精密的工作。数十亿、上百亿个晶体管被集成在指甲盖大小的区域内,每一块区域都需要进行细致入微的功能区域规划,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一旦投入生产,任何的缺陷都是无法补救的。这一切都必须在严谨又完美的状态下执行,是人类对极致设计的追求的最好体现。
而在这个过程中,EDA工具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设计工程师们可以借助EDA工具,完成芯片的电路设计、性能分析、IC版图以及功能验证等工作。这一切都可以交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完成,极大地提升了设计和验证效率。可以说,没有EDA工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随着全球芯片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性能计算、AI技术等深入到芯片设计领域,EDA工具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发展周期中,EDA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Cadence公司亚太区系统解决方案资深总监张永专表示,“软件已经成为能否成功做出一颗好IC的关键所在。”随着芯片设计越来越复杂,软件在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许多IC设计需要经过多次流片验证,这不仅耗时较长,成本也较高。软件和验证成本所占IC设计成本比例正在不断提升。
针对这些挑战,Cadence推出了一系列硬件仿真加速和原型验证系统,包括Palladium Z2和Protium X2等。这些系统旨在提高硅前硬件纠错及软件验证速度,确保芯片的性能、功耗、软硬件协同得到全面测试。在这个背后,仿真速度和纠错能力是关键。为此,Cadence选择了定制化的硬件仿真处理器和FPGA处理器来满足这一需求。
除了硬件平台的选择外,针对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Cadence的系统动力双剑还可以灵活使用。例如,在AI芯片和数据中心处理器的设计中,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硬件仿真加速和原型仿真的比例。系统动力双剑还融入了智能化的特点,可以通过AI配合大数据进行验证效率最大化。
芯片设计正从规模复杂性向系统复杂性转变,伴随着芯片、系统和软件的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EDA大厂Cadence正在积极应对挑战,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对于开发者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就是通用、一致的工具流程,能够帮助他们优化功能验证、功能确认和硅前软件初启的工作负载分布。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芯片的顺利诞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