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是什么英语缩写

ml是什么英语缩写

心脏标志物主要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理想的心脏损伤标志物除了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外,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肌,反映小范围心肌损伤;能早期检测心肌损伤,窗口期长;评估梗死范围及预后;评估治疗效果。

传统的心脏标志物如心肌酶谱,包括多种酶类,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等新的心脏标志物得到应用。脑钠肽在心力衰竭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各种心脏标志物的解读如下:

1.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 参考区间:连续监测法5~60U/L。

– 解读要点: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细胞损害时,其变化比ALT更敏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但由于其敏感性不高,特异性较差,现已逐渐被其他项目替代。

2. 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

– 解读要点:心肌梗死发病后12~24小时,血中LD开始上升,高峰时平均值为正常的2~4倍。对于已经发病数天且AST已恢复正常者,LD测定仍有较大意义。性心力衰竭时LD也会升高。LD同工酶的特定比例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指标。

3. 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

– 参考区间:根据连续监测法和肌酸显色终点法有所不同。

– 解读要点:血清CK活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其参考范围有很大变异。心肌梗死发病后3~4小时CK水平开始上升,高峰平均值可达参考值20倍。某些物或食物也可能引发CK增高。CK同工酶的特定水平可指示特定的疾病状况。

4. 心肌肌钙蛋白I(cTnI)

– 参考区间:

– 解读要点:cTnI在心肌梗死发生后3~6小时开始升高,用于评价不稳定心绞痛的预后。若水平高,则预示患者短期内可能有较高死亡风险。

5. 肌红蛋白(Mb)

– 参考区间:因方法、仪器、试剂不同而有所差异。

– 解读要点:肌红蛋白在心肌梗死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即会升高,并快速返回基线水平。其敏感性优于cTnI,但也会因急性肌肉损伤、严重挫裂伤等因素而升高。

6. 利钠肽(BNP)

– 参考区间:125pg/mL可能存在心衰。

– 解读要点:BNP主要用于无症状的隐性心力衰竭和早期心力衰竭诊断,也是左心室超负荷的指标。

同型半胱氨酸、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也与心脏疾病有关,各自的参考区间和解读要点亦有所不同。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和变化可反映心脏健康状况及疾病进展,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ml是什么英语缩写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