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的一宅一户已经实施了多年,并且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推行。在这一新规定下,一宅一户成为了基本要求,意味着一户人家只允许有一处住宅,超过这个范围的将被视为违规。
对于这种现象,农村产生了许多想要分户但又未能符合分户条件的人家。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农村还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一宅两户的现象。
那么,什么是一宅两户呢?简单来说,就是一处住宅内居住着两户人家,这两户人家通常是亲属关系,比如亲兄弟或者父子。
很多人对于一宅两户的确权问题存在疑惑。在一宅一户的下,一宅两户能否确权?如果可以,又该如何确权?如果不能,这样的家庭又该如何处理?
实际上,农村宅基地的问题相当复杂,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一宅两户就是其中之一。对于这种情况,每个地方会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和实际情况来酌情处理。但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依法进行的。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解答一下一宅两户的确权问题。
一宅两户的形成原因:
在农村,一宅两户的情况非常普遍。很多家庭是一个大家庭住在一起,没有分家,导致形成了一宅两户甚至多户的情况。
以小王家为例,小王的哥哥结婚后,可以分户,符合分户条件和规定。而小王和父母则算作一户。当父母去世后,小王成为户主,与哥哥各自成为一户,这就是一宅两户。
这样的情况下,一宅两户能否确权呢?答案是可以的。
关于确权的疑问和解答:
很多人对于一宅两户的确权方式存在疑问,两家共用一个宅基地,共住一栋房子,怎么确权?谁可以多得一些?谁可以少得一些?
根据我国的《物权法》规定,对于按份共有的不动产或动产,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按照出资额确定份额;不能确定出资额的,则视为等额享有。
也就是说,兄弟之间如果有约定,比如哥哥住两层,小王住一层,那么确权时就会按照这个约定进行。如果没有约定或一方不承认这个约定,那么就按照建造时的出资额度来确定。如果两者都没有出资或一方不承认对方的出资多,那么就按照等额来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