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西湖景区南高峰塔遗址深度探索
(揭示浙江考古新发现)
南高峰塔遗址,位于风景如画的杭州市西湖区南高峰之巅,其地理位置精确至北纬30°13′26.73″,东经120°07′04.00″,海拔高达257米。2017年,为了配合南高峰景观的改造工程,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为期数月的精心考古发掘,面积约1425平方米。此次发掘,意外发现了跨越五代至宋、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遗迹,并出土了建筑构件、塑像、瓷器等珍贵遗物逾90件。
发掘全景展示(由东向西)
据古籍《咸淳临安志》记载,南高峰塔肇始于后晋天福年间(936-944),即五代吴越国中期。初建时,塔下还建有塔院(荣国寺)。历经宋一代,该塔曾三度维修。自元迄清,南高峰塔遭受了两次较大的毁坏。在20世纪50年代,塔砖被村走用于建房,致使南高峰塔严重损毁。
此次发掘中,南高峰塔的早期建筑遗迹被发现位于峰顶平台的第二级台地上。这些遗迹包括南高峰塔基址、塔院基址和道路遗迹等。塔基利用自然山岩经过平整和填筑而成,现今呈现不规则的六角形平面形状。塔身的平面呈等边六角形,还残存着底层部分边砌石。火焰宝珠、莲花纹瓦当等文物也在此次发掘土。塔院建筑遗迹位于南高峰塔的西侧约11.8米处,由房屋基址、排水沟、夯土地面和石墙等组成。房屋的台基是以长方形夯土为主,还伴有香糕砖包边等细节设计。南北向的排水沟由砖砌成。而道路遗迹则是连接南高峰塔和塔院之间的通道。
本次发掘不仅明确了南高峰塔的位置与形制,还揭示了塔院建筑基址的布局和结构。整体空间格局以东西纵向轴线为主,呈现出前塔后殿的布局形式,这反映了五代吴越国时期仍然沿用了隋唐及之前的建筑特点。《淳祐临安志》、《咸淳临安志》等文献中关于南高峰塔的维修记录也在考古发掘中得到了印证。此次发掘获取了关于塔、塔院、道路等的详细考古学信息,为接下来的南高峰塔复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原址重建工程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