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年轻的时候,我是一个热爱抄书的人。我总能找到时间去阅读并抄下那些触动我的文字。无论书籍的类型和内容如何,我总是愿意留下那些打动我的瞬间。久而久之,我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我抄书的范围广泛,无论是古代的典籍如《颜氏家训》、《放翁家训》,还是现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中的诗词联曲判词,我都愿意抄下来。只要觉得有保存价值的内容,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抄下来。其中,《池北偶谈》中的一条格言让我印象深刻:“有不可知之天道,无不可知之人事。”我理解为,抄书也是一种传承和激赏世间纷繁人事的方式。
抄书的好处很多。即使书读过后忘记了,通过抄写的内容也能很快找到。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确实如此。许多抄书的片段在我的写作过程中都派上了用场。我从各种书籍中抄下的片段,归纳起来就是“哲理”、“事理”、“心理”,当文章需要点缀时,我就会从中挑选一些精彩的片段加以运用。
我抄书的历史已经有五十多年了,从初中时期就开始。第一阶段是抄诗句,我会从《三言二拍》等书籍中摘抄情节相关的诗句,如“不信上山擒虎易,果然开口求人难”等。第二阶段是抄成语,我纠正了许多容易读错、写错和理解错的成语。第三阶段是抄历史典故,从阅读的杂书中抄录了二百多则耐人寻味的历史典故。
我还曾经抄过整本书。比如借到周振甫的《诗词例话》,我就花了几天时间全书抄在笔记本里。还有一次,我借到一部木刻版《词综》,这是一部规模较大的词总集,我花了数月的时间,历经父子接力,最终抄了五本子。虽然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看到完成的成果,也颇感满足。
抄书不仅能磨练性子,还能增长知识。每一笔一划都是对知识的积累和沉淀。通过抄书,我也记住了许多名人名事名典名句,遇到相似的情境时,轻轻一句画龙点睛,也让人感到惬意。
对于我个人而言,“过去”即是“现在”。回顾这些年抄书的经历,是我现在最宝贵的回忆和财富。正如毛姆所说:“我不想过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而我通过抄书所积累的知识和文化素养,将伴随我一生。
(来源:西安 2018年7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