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除法教学引发的深度思考
今天是外孙女在家中上网课的第一天。课程伊始,她立刻投入到了数学的世界,学习二年级下学期的除法课程。
课程开始,老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入除法概念,例如有十八个苹果需要平均分配,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这种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更加注重思维性的提问,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构建中。
老师通过横式算式展示了除法的计算过程,并讲解了三种不同的计算思路,得出了结果六。随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竖式除号的写法,并展示了如何计算结果。这个过程突破了除法的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竖式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练习环节,老师要求学生打开书本进行练习。我看到外孙女在做练习时,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提出问题并解答。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对这节网课有一些疑问。为什么问题的提出必须是老师?在期间,孩子们期待开学,他们可能会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想要交流和探讨。教师是否可以借助学生的问题来引导课题学习,体现“学为核心”的教育思想?
我看到一些数学题目的教学方式是直接给出已知条件和求解结果,但这并不符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方式。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只有已知条件,需要根据这些条件去求解结果。我认为数学教学的重点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推理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套用解题方法。
在今天的网课中,我还注意到老师在讲解除法的写法时,更注重规范性而忽视了对数学之美的追求。当看到外孙女在用橡皮擦去除号横线以使其与被除数协调时,我意识到数学之美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一位专业的数学教师应该在板书和讲解时展现出数学的精准之美,让学生在欣赏数学之美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这节二年级的除法网课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我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推理能力。数学教学也应该注重数学之美的展现,让学生在欣赏数学之美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