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三年级的家长焦急地打来电话,表示孩子在做老师布置的两张试卷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具体的问题是,试卷上的一道题目与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有关,但答案却存在分歧,一个答案是“肉”,另一个答案是“奶酪”。
接到家长的求助后,我了解到这两张试卷上的题目与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相关(分别是第6题和第9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感到十分困惑,为何会出现两个不同的答案呢?可能是出卷老师在制定试卷时疏忽了这一点。
在进一步调查后,我发现学校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中有两本书:《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这两本书中都有一篇名为《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在这两篇寓言故事中,乌鸦嘴里含的食物有所不同,一个是肉块,一个是奶酪。
具体来说,《伊索寓言》中的乌鸦嘴里叼着肉块。而在《克雷洛夫寓言》里,乌鸦嘴里叼着的则是奶酪。这两本书都是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名师导读版,也是小学生的必读书目。主编是杨九俊老师,副主编包括孙双金和薛法根老师。这些老师都是江苏教育界的杰出人士。
如果孩子只阅读了其中一本寓言故事,那么在完成试卷时就不会感到困惑,直接选择读过的故事中的答案即可。这位家长的孩子两本书都读完了,因此面对这样的题目时感到十分困惑。如果正式考试出现这样的题目,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对于出卷老师来说,设计这样的题目是否真正有意义呢?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如果编者在这两本寓言故事书籍时更加细心一些,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让学生和家长感到困惑。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两本寓言故事书所揭示的道理是相似的,是否有必要都推荐给学生阅读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