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刮痧是传统中医的一种自然疗法,具有疏经活血、醒神救厥、清热解表、行气止痛以及健脾和胃等多重保健效果。尽管大多数人会选择到医院或诊所接受刮痧服务,但以下一些在家自我刮痧的方法,你同样可以轻松操作。
一、刮头部——提神醒脑
头部是中医所说的“诸阳之会”,即阳经交汇之处。保持头部经脉气血的畅通,对于人的精力和功能至关重要。在家使用刮痧板对头部经络进行刮拭,可以振奋阳气,使人精神焕发。以百会穴为中心,向四周刮拭,直至头皮产生温热感。若有疼痛点,可在此处多次刮拭,直至疼痛减轻或消失。
二、刮颈肩——活血舒筋
颈肩酸痛常常因为气血瘀滞所致。刮痧能够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促进局部新陈代谢,让僵硬的肌肉得到放松,缓解颈肩部不适。一种刮法是沿着后脑的风府穴到大椎穴,再刮左右两侧;另一种是从风池穴沿两侧刮至肩井穴。每个部位刮15-20次。
三、刮两肋——疏肝解郁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人的心情就会愉悦。两肋的肝经是刮痧的重要区域。刮拭这个区域可以疏肝解郁。在刮拭时,动作要缓慢,寻找并重点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四、刮腹部——助减小腹
由于腹部缺乏运动,经络容易堵塞。腹部刮痧能够疏通经络,帮助消耗脂肪,还有助于缓解便秘和腹泻。刮拭时,沿肋骨下缘由内向外进行,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
五、刮足底——缓解失眠
足底被视为的“第二心脏”,分布着许多脏器的反射区。在临睡前进行足底刮痧,具有促进睡眠等多种保健作用。刮拭足底时,可以从脚趾至足后跟方向进行,并在涌泉穴等重点穴位进行重点刮拭。对于失眠的人,还可以多刮第四脚趾外侧的足窍和第一、第二脚趾之间的行间穴。
温馨提示:除了专业的刮痧板,您还可以利用家中的梳子、搪瓷勺子、碗边或木质的饭勺进行刮痧。刮痧前要注意皮肤的润滑,以免受伤,可以使用橄榄油、润肤露、红花油等作为润滑剂。刮痧时,顺着经脉走向效果更佳,四肢、背部、腹部的刮痧方向通常是从上到下或由内向外。同时请注意避风,以免受凉感冒。
本文由山东平阴县医院副医师博恩撰写,许建编辑。若想了解更多实用健康卫生资讯,请订阅或关注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dzws001”,更有每周有奖答题互动等您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