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唐宋词的创作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熟悉的词牌,如《木兰花》、《浣溪沙》等。这些词牌有时会加上两个字,如“偷声”、“减字”、“摊破”和“促拍”,这些词汇背后蕴怎样的意义呢?让我们一同探讨。
一、摊破与添字
《浣溪沙》是广为人知的词牌之一,它押平声韵,由六句七言组成。当我们谈到摊破,就意味着在原有的句式基础上增加了字数。例如南唐中主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又名《添字浣溪沙》。
在这个词牌中,《浣溪沙》的第3句和第6句各增加了三个字,变为十字句。类似的还有《摊破南乡子》、《摊破采桑子》、《摊破木兰花》等。通过摊破,词作者可以更有效地表达情感和意境。
二、偷声
偷声,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的词谱句子中减少字数,也叫作减字。以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为例,这是一个由八个七言句组成的词。
从北宋张先的《偷声木兰花》可以看出,第3句和第7句各减少了三个字。虽然字数减少了,但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未减少,反而通过简洁的词语传达出更深的情感。
三、减字
再来看《减字木兰花》,比起《偷声木兰花》,第1句和第5句又各减少了三个字,成为四个4言加7言组合的词牌。这种词牌的构造独特,给人一种新颖的感觉。
四、促拍
促拍也是一种增加字数的方式,但与摊破不同。唐宋词大多是可演唱的歌词。促拍是在曲子不变的情况下加字,每个字所占的节拍变少,给人一种急促的感觉。
促拍的词牌与原先词牌相比,变化可能非常大。例如朱敦儒的《采桑子·彭浪矶》和《促拍采桑子》。后者几乎看不出与原来词牌的相似之处。
结束语
唐宋词的词牌,如《木兰花》、《浣溪沙》等,是歌曲的基础。添字、偷声、减字和促拍等都是基于演唱的需要,对原有词牌进行变化。这些变化有的能够清晰地看出原先词牌的影子,有的则变化得难以辨认。但无论如何,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词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词牌的押韵问题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的词牌有其特定的押韵方式,这也是唐宋词魅力的一部分。在老街诗词的创作中,对于仄韵诗词的押韵问题也有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希望大家在欣赏唐宋词的也能关注到这一方面的细节和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