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義之先生
在永和九年,即癸丑之年,暮春之初,我们于会稽郡的山阴县兰亭,为了举行一场盛大的禊事活动。
这次吸引了众多群贤,包括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名流,以及年轻一代如王羲之的儿子们。此地风景如画,有峻岭崇山,有高竹茂林,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我们利用这些美景,设置了流觞曲水,让大家畅饮畅谈。
虽然现场没有音乐的伴奏,但大家坐在水边,一边品酒一边吟诗,足以表达我们内心的幽情。那天,天气晴朗,微风和煦,我们抬头可以看到浩渺的宇宙,低头可以观察到繁盛的万物。这样的环境让我们纵目畅怀,尽享视听之娱。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在一瞬间。有的人在胸怀抱负中找寻共鸣,有的人则寄托于物,让身心得到放松。尽管我们的追求和舍弃千差万别,安静和躁动的状态也不同,但当我们对遇到的事物感到欣喜时,我们会暂时得意,快然自足。随着岁月的流逝,感慨也会随之产生。
回首往事,以前让我们欣喜的事物,如今已经成了陈迹。我们仍然不能不为此兴怀感慨。更何况生命的长短都随自然变化,最终都将走到尽头。古人说:“死生亦大矣。”怎能不让人感到悲痛呢?
每次看到前人感慨的缘由,都如同符契一样与我的心相契合。我面对他们的文章叹息哀伤,但心中的感受却难以言表。
我深知生死齐一是荒诞的虚言,把长寿与短命等同看待是妄造之说。后人看待我们今日的情形,也如同我们看待前人的情形一样,这其中充满了悲哀。
我在此逐一记录当时与会的人,并抄录了他们所作的诗文。虽然时代变迁,世事各异,但触怀的缘由却是一样的。希望后世的读者也能从这些诗文中感受到我们的情感。
这次兰亭的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与亲朋好友的相聚时光。愿这篇序文能够成为后人了解我们情感的桥梁。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