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UI rom仓库

MIUI rom仓库

【手机】在燃油车上,消费者关注的是三大件;电动车上则是三电系统;而在手机上,芯片、内存和摄像头是消费者关注的三大件。其中,内存相较于其他两个硬件在不同价位上的分级和区别并不显著。目前手机主流内存组合在8G+128G至16G+512G之间,最高配置则出现在去年11月发布的中兴Axon 30 Ultra航天版,其内存组合为18GB+1TB。在此之前,红魔7 Pro也曾推出过这一高配置版本。如此高的内存组合,对于了解电脑的朋友来说,意味着手机的内存已经与常规电脑相当,甚至超过了部分电脑。比如笔者正在使用的电脑内存仅为8G,而手机却拥有12G的运行内存。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手机内存会越来越大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内存的含义。内存通常指的是内存储器,在手机上则分为运行内存(RAM)和存储空间(ROM)。RAM相当于工厂的车间,而ROM则是仓库。仓库中可以存储各种东西,而手机运行App则需要在车间中进行工作。仓库越大,手机能存储的东西就越多,车间越大,手机能同时工作的App就越多。

尽管内存大小与手机的流畅度成正比,我们的手机系统常见的有安卓与iOS两种,常用的微信、微博等软件也已经存在多年,但RAM仍然从十年前的最高2GB升级到了现在的最高18GB,增长了近十倍。这是因为原先的空间不够用了,而空间不足的原因在于运行和存储的东西变大了。就像城市中的道路,几十年前的汽车少、自行车多,所以道路畅通,但当汽车越来越多时,道路就会变得拥堵,这就需要重新铺设和加宽道路。是由于手机系统与常用App的变大,导致手机需要更多的内存来保持流畅度。

以微信为例,在未运行任何程序的情况下,Redmi K40游戏增强版的12GB RAM仅剩下8.4GB,而当打开微信后,可用内存降至7.4GB。也就是说,仅仅一个微信就占据了1GB的运行空间。如果将如今的微信放到十年前拥有2GB运存的小米2S上,理论上同时运行两个微信就会占满手机的运行内存。手机系统越发臃肿也会对RAM产生更大影响。基本在手机未运行任何程序时,系统就会占据近三分之一的空间。

这种现象可以用IT界的术语“安迪比尔定理”来概括。这个定理的意思是,尽管处理器每次更新性能都有显著提升,但在实际使用中并没有明显的提升感,因为系统占用空间也在不断增加。在手机领域同样如此,手机厂商提升硬件性能的系统和App也在不断变大。

为了保持手机的流畅性,除了提高内存之外,还有其他方式。对于高端手机来说,增加内存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因为售价较高,成本增加也能接受。但是对于低端手机或者内存较小的手机来说,厂商们推出了虚拟内存功能,也称内存拓展。这个功能很早就已经在电脑上应用,简单来说就是把ROM内的一部分空间临时划拨给RAM使用。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的手机有1GB的RAM,运行微信需要300MB,运行王者荣耀需要800MB。这两个程序都可以单独打开使用,但如果你想同时运行这两个程序,内存就不够用了。此时虚拟内存就会起作用,把后台运行的程序移到ROM划出的区域内待命。一旦你切换到该程序界面,这两个程序的位置就会相互交换。虽然虚拟内存功能可以让手机同时运行更多程序听起来不错但对于那些拥有12GB、16GB大内存的手机来说基本用不上并且这项功能涉及数据的持续读取与写入对于ROM来说并不适合并且会减少其寿命因为RAM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频繁的读取写入但ROM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除了虚拟内存这种变相增大RAM来保持流畅度的方式之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方法那就是精简系统占用空间以近期小米实施的剃刀计划为例MIUI 14相对于上代系统做了减法目标是最孝固件占用最孝不可卸载应用最少打造出的系统

众所周知手机系统在每次迭代更新后会因为新功能的增加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固件变大因此小米剃刀计划的第一刀就是压缩系统固件相对于上代来说MIUI 14的系统固件大小精简了 23%;第二刀则是向系统内存占用下手排查非必要的自启动进程控制系统应用以及服务应用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尽量减少系统自身所占用RAM的空间;最后的第三刀就是向不可卸载的应用下手将手机中自带应用程序中不可卸载的数量降低至8个这些应用大多可以用第三方应用替代比如自带的音乐、邮件以及小米视频等这类应用大部分用户基本用不到还占用空间因此统统删除也能缓解一部分的内存压力从小米的剃刀计划来看整体的思路可以概括成两个字——精简手机需要更多的内存空间那就把空间中不重要的东西扔掉对重要的东西进行整理分类腾出更多的空余空间进行待命从而提升手机的流畅度这样的解决方法正好与扩大内存的方式相反

对于未来的发展展望家用电脑和手机在使用上的差距在游戏方面较为明显日常的软件应用使用差距


MIUI rom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