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encoair耳机使用说明

oppoencoair耳机使用说明

关于AirPods Pro测评准备过程中的反思与更正

近期,我们一直在深入研究和评测AirPods Pro,就在刚刚拿到这款耳机时,我们曾发了一条微博,感慨其室内安静环境下的入耳式主动降噪效果之极致。在之前的几款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的测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我们深感抱歉。

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何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如马路边进行“路测”时,低频滤波效果极好的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在房间内使用时却未能达到头戴式耳机的即刻静音效果?对此,我们找到了部分原因。一方面,部分产品的性能确实有待提高;我们在最近的测评过程现了一些失误和偷懒的情况。我们对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的认识尚不到位,未能全面把握各种耳机的特性。

关于错误发生的原因:

一、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严格执行AB对比测试。在索尼WI-1000XM3测评时,我们确实与其降噪效果等同的MDR-1000X做了各场景的AB对比。在OPPO Enco Q1和Track Air+的测评时,我们并未进行严格的AB对比,而是凭印象进行了评价,导致对降噪效果的评估不准确。听力的记忆力问题以及低估了MDR-1000X的降噪水平,导致我们错误地认为Enco Q1、Track Air+超越了MDR-1000X。这一时的疏忽,造成了两个测评的严重错误,对此我们深表歉意。

二、随着主动降噪耳机的降噪水准不断提升,各产品之间的差距也变得越来越近。头戴全包耳和入耳式的出现带来了主动降噪后听感不同的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头戴全包耳和入耳式本身的被动降噪效果差异巨大。在早期测评中我们一直在摸索,但测试方法不全面,直到AirPods Pro的出现让我们明白了一些特点。例如在不同环境下主动降噪的结果特征不同,受到测试条件限制,我们以路边和车上强噪声测试为主,忽略了列车地铁效果以及室内已经比较安静环境下降噪差别的原因。因此测试分析不全面结论受到影响。

改正办法:

第一、坚决执行AB对比测试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我们必须做AB对比ABBCDC传递式的对比不可靠不可取以后一定要做AB对比。

第二、针对测试环境我们将增加室内相对弱环境如家中、小区小广场、菜市场以及强噪声的交通工具如公交地铁等的测试单项介绍同时考虑到测试条件的限制我们也将增加代表性测试样机的购买。目前暂定的耳机包括AirPods Pro、MDR-1000X、WH-1000XM3和BOSE NC700等。

ENCO Q1主动降噪体验:ENCO Q1佩戴的合适性决定了主动降噪效果能否达到正常水平。当时对降噪效果的描述并没有太大问题只是程度有所失误它在中低频和低频部分降噪效果还是要弱于MDR-1000X并没有超越。在各个环境下整体安静程度同样要弱于MDR-1000X。具体表现为在强噪音繁杂公路时中低频部分的震动残留虽然很低频ENCO Q1已经过滤的很好但在中频偏中高频部分已经有声音被挤压的感觉。说明降噪频率上沿其实也不算低但中低频部分降噪强度导致整体安静效果不好。不过在中低频部分降噪效果还是明显的提升了整体的听觉体验。关于头戴式全包耳被动降噪和入耳式被动降噪后对中频和中高频部分听感的不同我们也进行了总结和对比这是之前我们没有意识到特征但现在我们已经对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即便在这部分降噪效果好入耳式听起来会有点尖锐而头戴式会比较发糊。这也决定了在一些弱噪声下比如室内或者不太吵闹的小区室外MDR-1000X的效果明显更好。在地铁这种铁轨噪声和车内通风系统、箱体震动噪声很强的环境下低频降噪效果好同样带来了很明显的效果ENCQ Q1表现不错不过由于被动降噪塞的不够紧的问题中频稍高部分开始有比较多声音流入而包耳的被动降噪就让声音分散开来。安静程度MDR-1000X明显更好。总的来说ENCO Q1相比MDR-1000X耳机的主动降噪效果带来的整体安静程度还是有明显差距不过维持对


oppoencoair耳机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