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2片维c过量吗

一天吃2片维c过量吗

在抗疫期间,关于“吃什么可以抗病毒”的问题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的讨论备受关注。针对一系列有关维生素C的常见问题,本文将从食品营养专业的角度进行解答,帮助大家理解这些备受争议的话题。

问题1:有医生说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维生素C对患者有益,这是否可信?

答:在特定情况下,维生素C的补充是有其合理性的。如果一个人长期维生素C摄入不足,或因生理原因(如感染、烧伤、应激等)导致需求量增加,适当补充维生素制剂是可行的。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的情况下,患者处于病毒感染状态,精神心理上也处在高度应激,对维生素C的需求自然会加大。在治疗过程中,适度补充维生素C对疾病的康复是有益的。

问题2:是否因为新冠肺炎患者增加维生素C供应有益,就能证明服用维生素C可预防病毒性肺炎?

答:病毒感染者补充维生素C确实有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果蔬充足摄入的情况下,再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能有效预防这种疾病。目前尚无这样的研究证据。预防和治疗本就是两码事,患病者和健康人的生理状态不同,对维生素C的需求也不同。未感染病毒的人没必要为了防病而吃大剂量维生素C,只要保证日常膳食供应充足即可。

问题3:吃片保健品能否替代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

答:对于未患病的人来说,天然果蔬是维生素C的最佳来源。天然果蔬除了维生素C外,还包含其他多种营养保健成分。维生素C片只能预防缺乏,不能完全替代果蔬摄入的健康益处。在不影响消化吸收和其他食物摄入的前提下,充足摄入蔬果是最好的选择。

问题4:现在市面上的维生素产品琳琅满目,应如何选择?是国产的好还是进口的好?

答:选择维生素产品时,关键看剂量和是否符合你的需求,无需过于纠结于是国产还是进口。实际上,全世界90%以上的维生素C都是生产的。不同产品的消费属性有所差异,但并不能直接关联到其营养价值上。

问题5:店工作人员称,那种便宜的维生素C产品是化学合成的,对身体有害,而昂贵的产品是纯天然的,这是否属实?

答:市面上的维生素C几乎都是用淀粉类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制取的。在遵医嘱适量服用的情况下,发酵生产的合格维生素C不存在有毒成分残留的问题,并不比昂贵的产品更不安全。实际上,几乎没有人用天然果蔬来提取维生素C,因为这种方式成本过高且效率较低。所谓的天然提取的维生素C实际上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问题6:维生素C片应该在什么时候吃?可以和饭菜、补铁、补钙的产品一起吃吗?

答: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容易被身体吸收利用,因此什么时候吃都可以。和饭菜一起吃时,它还有助于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维生素C的酸性也有利于碳酸钙类钙片的利用。可以和补铁、补钙的产品一起吃。

问题7:我贫血,医生让我在吃补铁胶囊的同时吃大量维生素C和叶酸,这会不会过量?

答:这种情况需遵医嘱。在暂时服治疗期间,治疗剂量都会高于日常膳食量。贫血者每天大量服用维生素C和叶酸是无需担心的。但需注意在无医嘱和建议的情况下大量服用是不合适的。

问题8:老年人怕冷,不敢生吃蔬菜和水果怎么办?加热后吃会影响营养吗?

答:即使对蔬菜和水果进行轻度加热处理,也可以保留其中的膳食纤维、钾、镁等成分以及大部分类黄酮物质。虽然加热可能会损失一些维生素C,但可以通过额外补充一小片维生素C片来弥补损失。对于老年人来说,哪怕是轻度加热的蔬菜或水果也比不吃要好。如果实在担心营养损失的问题可以考虑采用蒸或短时间炒的方式来烹调蔬菜以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至于水果一般无需加热直接食用即可保持其营养价值。

问题9:日常烹饪会导致蔬菜中的维生素C损失吗?是不是吃水果比吃蔬菜补充维生素C效果更好?答日常烹饪的确会导致蔬菜中的维生素C损失但并非所有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都高。事实上大部分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并不高如苹果、梨等含量不超过10毫克/100克甚至更低无法保障每天足够的维生素C供应。而像柑橘类、莓类和浆果等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高但它们仍然不能替代蔬菜作为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对于国人而言大部分维生素C仍然来自于蔬菜虽然烹调会导致一部分损失但如果加热时间不长实际上还能保留一半甚至更多。在各种烹调方法中蒸、水油焖和短时间炒能让维生素C的保存率最高。问题10:维生素C很容易溶在汤里是不是必须把菜汤喝了才不浪费呢?答是的维生素C的水溶性非常强所以日常焯烫蔬菜会导致较大的损失甚至高达50%。如果做成汤的话会有超过一半溶入汤里。煮菜和炒菜时也会有部分溶出具体损失的多少与烹调时间、加盐数量等因素有关。如果菜汤很清淡的确可以直接喝掉但如果汤里盐油较多则不建议饮用。实在可惜溶于汤中的那点


一天吃2片维c过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