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小黑粉一枚。这是我第一次在极果上发测评,很荣幸参与本次ThinkPad X1 Tablet的评测活动,希望通过我的体验为大家解答关于ThinkPad X1 Tablet的特点、购买原因以及相比其他笔记本或移动计算产品的优势。
让我们回到平板和Pad的源头。在计算设备的历史中,这两个单词都被翻译为“平板”。但平板们发展到2016年,他们的形态与操作方式都变得非常类似,虽然外形相似,但它们的初衷与理念却完全不同。
时间回到1992年,计算机时代的开端。当时ThinkPad 700 Tablet平板型笔记本问世,ThinkPad将Tablet定义为“平板化的PC”,即Tablet = 平板+笔。而ThinkPad自那时起,成为PC厂商中唯一坚持做Tablet笔电的品牌。
直到十八年后,2010年苹果公司将iPhone的屏幕变大,制造了第一款iPad。Pad继承了手机软件APP生态体系,使用手机的硬件架构,Pad拥有更轻薄的外形和续航能力。跟随新的智能手机大潮,Pad曾一度销售火爆,成为许多人的玩物。
对于如何在移动设备上实现精细操作,平板的粗糙手指触摸难以实现。例如,文字创造与工作需要实体键盘,而iPad的键盘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尽管如此,iPad的Apple Pencil和键盘弥补了之前的效率漏洞。另一边,数量庞大的PC在微软和英特尔等软硬件厂商的合作中,逐渐改进触控和便携计算性能,在移动和续航能力上向Pad靠拢。
简单来说,Tablet来自PC,而Pad来自手机。今天他们殊途同归,最终演化成了如今的模样:平板+笔+键盘。
今年ThinkPad将X1作为最高端子系列单独发布,整个系列包括笔记本、平板、台式机以及选件,命名为X1 Family。因此整个系列都有鲜明的“X1”字样。环保牛皮纸箱里面套着黑色的彩盒,打开后,纸做了一个很巧妙的“抬起”结构,使ThinkPad X1 Tablet拿起方便。
除了保修卡、说明书,还附赠了我的偶像ThinkPad首席设计官David Hill先生的名言卡。小黑情怀升温中!盒子里包括ThinkPad X1 Tablet主机一台、ThinkPad Pen手写笔一支、电源一个(45W U Type C)、带有背光的ThinkPad键盘盖一个以及硅胶笔插一个。
标配的45W U Type C充电器的有防拽线损坏设计。Think设计解读中说到Richard Sapper为ThinkPad DNA定位:与众不同。所以在日本电子工匠们的主导下,历代的ThinkPad设计注重材质与做工,关注产品的气质与韵味。所以ThinkPad的审美从不屈服于潮流,而是保持特立独行的存在。
而对于平时基本不用鼠标的我来说,没有小红点我不知道怎么用电脑。这次新的键盘采用了独立三键与小红点搭配使用。三键手感清脆、键位明确。坚持了24年的“小红点”,在设计中因为轻薄化而受到了挑战。这次的小红帽高度更下降到了“史诗矮”,因为力矩变小,在默认灵敏度下使用会变得有些费劲,建议大家在UltraNav鼠标控件中调高一些小红点的灵敏度。
作为ThinkPad Tablet家族的灵魂配件之一,笔的设计也值得研究一下。最新的与ThinkPad X1 Tablet相配的笔被称为ThinkPad Pen,它使用一节9号(AAAA)电池,配合WACOM公司的压感技术,可以达到2048级的压感表现。如此高灵敏度的笔可以在PS中扣出一根极细的头发。此外ThinkPad Pen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安全性考虑——设计师将笔尾设计的略重,所以在每一次的意外跌落中都是笔尾先落地避免脆弱的笔尖触地损坏。ThinkPad Pen的笔尖是可以更换的与WACOM的压感笔尖通用。配合内置的WriteIT软件几乎可以用于任何浏览器、应用程序的文字输入无视手写区域的限制直接在搜索栏中写入想要输入的文字识别过程几乎是同时完成的。
神奇的支架中说到ThinkPad X1 Tablet的支撑系统是一个特例独行的存在。在打开支架放定桌面上的情况下调整屏幕角度的过程可谓是丝般顺滑无极变角设计的支架大约可以让屏幕在40-85度角内自由变换推到哪个角度屏幕就会安静的停留在那里由于转轴的阻尼得很细致在接近40度角的极限状态下依然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