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多次催稿后,红烧肉终于完成了牛奶评测系列的第二篇。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分享我们精心挑选的十款最优秀的牛奶产品。
阅读本文时,您可以按照以下目录进行阅读:
一、入选标准
二、评分标准
三、牛奶的营养:常温奶与低温奶的差异
四、223款牛奶数据分析
五、推荐建议
六、如何快速提高喝奶的营养价值?
在搜集了223款牛奶和牛奶粉的信息后,我们根据以下标准进行选择:
1. 在天猫和京东上销量高的大品牌
2. 读者推荐的小众品牌
3. 只包括全脂奶、普通奶粉,不包括低脂或零脂、调制乳和配方奶粉等产品。
我们把这些产品按照国产常温奶(有机、非有机)、进口常温奶(有机、非有机)、低温奶、奶粉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它们的营养成分和价格。
我们计算了各类牛奶的主要营养成分及价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从每个区域中抽选产品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和口感盲测。
在上一篇中,我们评价了52款牛奶的口感,这次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牛奶的性价比。
我们的评分体系主要基于牛奶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对于部分消费者,有机、鲜奶等因素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因此我们在评分体系中设置了0.25分的附加分。
上期的口味测评中表现优秀的产品也会获得0.25~0.5分的附加分。而奶粉由于其口感整体不如液体奶,我们会酌情扣减0.5~1分。
在营养方面,我们认为鲜奶在口感上可能更好,营养也更好。口感这件事真的是各人喜好不同。在上一篇口感盲测中,Top10的名单中低温鲜奶和常温奶各占半壁江山。
那么营养呢?根据加工方式,主流液体奶可以分为巴氏杀菌奶(鲜奶)和高温灭菌奶(常温奶)。巴氏杀菌能较好地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和天然风味;而高温处理牛奶则会损失一部分营养。
高温对牛奶成分的影响表现在:乳清蛋白、免疫球蛋白、水溶性维生素B1、B6、维生素C等损失更大;脂溶性的维生素A、E等也会随储存时间延长而损失更多。
ESL奶是为了平衡口感/营养和保质期而生的加工技术。它通过提高杀菌温度、微滤技术脱除奶中的细菌、改进包装、更严的卫生管理等方法,延长了保质期,并保留了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和微量元素。这类低温奶在咖啡店、奶茶店里被广泛使用。
虽然较高的杀菌温度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但这些损失(或损失较少)对健康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呢?毕竟,没人靠喝牛奶补维生素C,牛奶中的免疫球蛋白对免疫力的提升有限,而且含量也很少。相比之下,蛋白质、脂肪、钙、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更能代表奶的营养价值。我们在评价时也主要看这些营养素。
从营养角度看,我们喝牛奶主要是为了蛋白质和钙,因此各占25%的分值。牛奶中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也对我们健康有益,但没有蛋白质与钙那么重要,所以在评分中比重较小。
详评的52款牛奶的综合评分总表中,营养素表现越好的产品,其单元格颜色越接近绿色;而价格越便宜的产品,其价格分越低。Top10的产品中有2款奶粉、5款常温奶以及3款低温奶;有7款是在口味测评中胜出的产品。
撇开奶粉不谈,单独看液态奶的话,可以看到这10款产品都是常温奶,有国产奶也有进口奶,有有机奶也有普通牛奶。看起来,常温奶不仅在价格上占优势,而且在常规营养成分方面也比低温奶有优势。
最后来看看低温奶的情况。低温奶普遍价格较高,虽然比一杯奶茶便宜,但如果作为日常口粮的话,真心不推荐。性价比由产品性能和单价共同决定。我们采集的价格是各大电商平台及连锁超市的日常优惠价格,大家可以自己衡量性价比。
总结一下:鲜奶在一定程度上营养价值高于常温奶;但就补充蛋白质和钙而言,几乎没有区别,常温奶、奶粉的性价比无疑更高。从国标看,有机奶和普通奶的基本标准是一样的;从主要营养成分看,有机奶也没有明显优势。这类高端产品主要还是满足送礼需求为主。牛奶真的不是价格越高、口感越好营养就越高。其实,提高喝牛奶的营养价值很简单——多喝一些就好了。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吃奶和奶制品300g。如果胃口小喝得少或者不喜欢喝奶为了健康勉为其难喝几口那么营养密度高的牛奶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奶粉就更方便了按照推荐泡法调整比例营养密度瞬间提高还不占肚子。
希望大家喜欢这篇关于牛奶的评测文章由红烧肉撰写设计柚子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