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辈自省,感恩之心不可忘
大家好,我是“召吾”大叔。在前文中,我们讨论了反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反省的习惯。今天,我们深入探讨报文化中的报恩之道。
大约19时,我们家族曾寄居在亲戚的车库中。邻近的一个车库则是一家诊所。某日午餐时分,诊所传来孩子的哭声,父亲放下碗筷前去探视。回来告诉我们,诊所里有个小孩突然过去,母亲正手足无措地哭泣。
当时我父亲52岁,我对此感到困惑,为何如此年纪的他还要热心参与此事。几天后的一个午后,我得知了真相。邻居阿姨告诉我,那天小孩生病在诊所时突然昏倒,正是父亲的善举拯救了那个孩子。当时,父亲听闻到哭声就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他的记忆中老人有说过掐人中可以救人,他便上前尝试,结果真的有效。孩子的母亲只顾着孩子,没有注意到这位救命恩人的身份。父亲救完孩子后便默默离开,继续他的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信陵君魏无忌的“窃符救赵”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信陵君为了救赵国而窃取兵符并杀了晋鄙。当唐雎提到“事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询问其含义。唐雎解释说,别人对我们的恩德不可忘记,我们要有感恩的心;而我们对别人的恩德,却不可念念不忘。对此,我深感父亲的境界已与此吻合。
父亲还曾向我讲述一个故事,古代有甲乙两人,乙曾救过甲的命,但之后却以此相要挟,频繁向甲索取财物并调戏其女儿。甲一直对乙心存感激,但其子因乙的欺凌而对乙心生怨恨,最终杀死了乙。甲因为长期忍受乙的行为而对乙产生了怨恨,未能阻止儿子的行为。这个故事警示我们:施恩图报存在潜在风险。我们对别人的恩情不应期待回报的标准与对方一致。若我们的要求过高,而对方的回报未能满足我们的期望,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应降低对回报的期待值,甚至不设期望。这样,无论对方是否报答,我们都能坦然接受。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觉悟和修养,尽量做到施恩不图报。
有句古话:“久负大恩反成仇”。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巨大的恩情,可能会成为受恩方的沉重负担。如果施恩方期待回报或携恩图报,受恩方可能会因压力而心生反感或怨恨。如果我们能做到施恩不图报,受恩方的心理负担会大大减轻。杜月笙晚年的举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将别人写给他的借条全部烧掉,担心子女追讨债务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和伤害。这种境界值得我们学习。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施恩后不要刻意去夸大自己的恩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即使受到恩情的人并不完全清楚所有的细节比如像外星人抓你帮忙救出的事件要避免为了报答埋下仇怨的种子要知道真正重要的不是报答的过程而是那份无私的善意让我们从共享知识开始共享善意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如果您对这篇文章感兴趣请转发给您关心的人您的善举可能改变他人的一生!召吾全民共享从共享知识开始让知识改变生活让知识温暖人心让知识传递爱意一起共建我们的美好生活召吾全民共享从现在开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