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内脏塑化标本的制作详解
塑化标本制作技术是运用渗透塑化技术将试验材料经过一系列工序处理,制作成可用于教学或试验的标本。今天,洪宇医教将为大家揭秘动物内脏塑化标本的制作流程。
一、内脏标本材料处理
对于需要塑化的动物内脏标本,首先进行常规解剖处理。肺经过福尔马林固定后,保留完整的气管或支气管以及肺门结构。心脏需清除心的凝血污块,并保留主动脉、肺动脉、前后腔静脉和肺静脉,同时开窗以便观察心脏结构。肠道等空腔器官则尽可能清除其内容物。
二、漂白环节
经过丙酮脱水脱脂后的标本若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颜色可能会加深,因此需要进行漂白。将内脏标本放入1%~2%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浸泡一周,以恢复原本的颜色。
三、脱水处理
脱水前,将内脏标本在流动水源下长时间轻柔清洗。接着,将其放入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进行梯度脱水,包括80%、95%、100%I和100% II的乙醇溶液,每种溶液浸泡一周。
四、脱脂操作
脱水后的标本还需进行脱脂。仅用乙醇脱水是不够的,还需要丙酮的脱水和脱脂作用。在经95%的乙醇溶液脱水后,用100%丙酮进行脱脂,室温下保持10天。
五、真空塑化
完成脱水脱脂的标本放入分子量为600的聚乙二醇溶液中完全浸没,并在真空干燥器和间歇负压下完成塑化。这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塑化剂液面气泡的产生情况,并相应调整压力和真空度,直至无气泡产生,完成真空塑化。
六、标本定型与整形
将聚乙二醇(分子量为6000)加热至59C并完全融化后,将标本完全浸没其中。10~12小时后取出,用电吹风加热并吸取表面多余的聚乙二醇。未冷却时即时定型。对于塑化后可能出现的收缩部位,可使用石蜡填充。具体做法是将塑化标本放入60C保温箱中,使用注射器将熔化的石蜡注入收缩部位进行填充。
通过以上步骤制作的动物内脏塑化标本具有良好的成型性、柔韧性和弹性,外观光亮,色泽和质地均符合教学要求。本期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