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翻译家需要做什么

成为翻译家需要做什么

叶芝的《当你老了》一诗为人们所熟知,许多人喜爱的诗歌中回荡着“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的旋律。人们可能并不了解,这首诗歌的中文翻译版本中最触动人心弦的,实则出自杰出的文学翻译家袁可嘉之手。

袁可嘉先生于1921年出生于浙江慈溪,他不仅是一位翻译家,还是一位诗人和学者。他的著作《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和编选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影响了整整一代作家和诗人。为了纪念袁可嘉先生的百年诞辰,由《十月》杂志和慈溪市共同主办的学术研讨会“斯人可嘉:袁可嘉先生与新时期文学”在线上隆重举行。

此次研讨会上,众多诗人、作家和评论家如吉狄马加、李洱、欧阳江河等超过十人参与了讨论。会议由《十月》杂志的副主编季亚娅主持。与会者纷纷谈及袁可嘉先生的多种文学实践,以及他对现代诗学建设的深远贡献。

吉狄马加分享了对袁可嘉的重要评价,认为无论是袁先生的作品还是九叶诗派诗人的作品,对于当下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特别是在借鉴外来诗歌艺术和融入现实的过程中,袁先生的作品提供了一种如何将外来优秀文学和诗歌形式与当下创作融合的视角。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小说家李洱谈到,在寻根文学之后,小说界都受到了袁先生等人的深刻影响。袁先生和他的同代翻译家、诗人参与了现代汉语的塑造,用一种比较陌生化的手段增强了汉语的雕塑感。

《世界文学》的主编、诗歌译者高兴也在研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在外文所工作多年,深受袁先生的教益。袁先生在翻译叶芝的过程中,不仅全面理解并把握了叶芝的作品风格,而且运用最恰当的词汇和语调来体现原作者的风格。他对叶芝情诗写作的变化有着深入的研究,从早期的追求华丽到后期的平实、清晰、含蓄,注重真情实感的变化过程,给予了深刻的解读。

大学的教授、评论家敬文东则强调了袁先生作为翻译家的身份。他认为包括袁先生在内的这批人通过对奥登、里尔克的学习,将心和脑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通过翻译的现代汉语重新连接了心和脑,形成了具有道路、学派和气派的新诗风格。

【新闻报料线索诚邀】亲爱的读者们,如果您手上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我们将给予费用酬谢。您可以通过微信关注:ihxdsb,或者QQ:进行报料。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成为翻译家需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