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或“百五节”,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这个节日起源于古代,最初的日子里人们禁止烟火,只吃冷食。随着历史的发展,寒食节逐渐融入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丰富的风俗。这一节日在已经传承了二千余年,曾被誉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也是唯一一个以饮食习俗命名的传统节日。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普遍认为是与介子推有关。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期间,大臣介子推始终忠诚追随,甚至“割股啖君”。重耳最终成为晋文公后,介子推选择归隐,后与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为迫其出山而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最终被火焚而死。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也有观点认为介子推的“割股奉君”是民间传说而非历史事实。
在寒食节这一天,有许多传统习俗。首先是禁火,家家户户都不能生火,都吃冷食。其次是拜祖,人们会扫墓祭祖。还有饮食习俗,如吃寒食粥、寒食面等。在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糕等;晋北地区则习惯以炒奇作为寒食日的食品。
还有插柳的习俗。南北朝时期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以戴芥花、佩麦叶代替柳枝。清明(寒食)不戴柳的习俗也有“红颜成白首”的说法。人们还会踏青、荡秋千等。
关于寒食节的诗词也有很多,如唐代卢象、韩翃、韦应物、白居易等都有描写寒食节的诗歌。这些诗歌表达了人们对寒食节的纪念和感慨。
近期山东四市通报了12起典型案例,淄博一获刑11年半等多起判例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淄博又一家大型商超关门的消息也引起了热议,官方对此进行了回应。2019年鲁网淄博少年记者招募活动已经开启,呼吁大家积极参与。为庆祝七十周年,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也在进行中,期待大家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