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清明节过后,气温逐渐走高,前几天更是飙升到了惊人的37度。此时阳气旺盛,阴气逐渐消退,稍不注意,孩子就可能出现阳气过盛、上火的情况。
中医认为的健康依赖于阴阳平衡,若阳气过于旺盛,阴气相对不足,就可能导致体内失衡,容易生火。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需得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
对于肝火旺盛的孩子,可以喝菊花茶来清肝明目、疏散风热。春季与肝相应,肝气容易旺盛,若不及时调整,可能导致孩子食欲差、饭后腹胀等问题。选择杭白菊给孩子泡茶,既能清肝火又不伤孩子脾胃。
而对于胃火旺的孩子,可以选择喝茯苓薏米粥。孩子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善,吃进去的食物无法运化会形成积滞,积滞生热就会出现舌苔厚黄、口臭等症状。茯苓、炒薏米和小米的组合能够健脾渗湿、清热且不伤脾,小米还能养胃气。
如果孩子的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
最近门诊来了个小朋友,平时脾气暴躁,一不顺心就哭闹不止。最近孩子脸色发红,精神不佳,主要症状是感觉胃里有团火在烧,饭后或情绪激动时疼痛加剧,伴有嗳气、反酸,食欲明显减退,干结。家长给孩子服用健胃消食片无效后带孩子来看中医。
经过仔细辨证,孩子被诊断为肝胃郁热证。根据孩子的情况,中医采用了清肝泻热、和胃止痛的治疗思路。通过中调理,孩子的胃部灼烧感减轻,情绪改善,食欲增加。随着治疗的进行,孩子的胃脘部疼痛基本消失,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为了防止复发,还需要继续巩固治疗。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提出了育儿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建议,比如注意孩子饮食起居,避免过食寒凉、油腻之品等。同时强调了中医养脾胃的重要性,通过调理脾胃来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
还提到了孩子长高的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脾胃功能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营养吸收和生长发育。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脾胃健康,及时调理,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育儿儿童长高脾胃虚弱积食珠联璧合中医养生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