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要下雨了》的复习笔记整理
一、生字重点
掌握生字读音、含义及组词方式
腰(yo):如“腰身、弯腰”,与身体部位相关,记忆方法:由“月”和“要”组成。
坡(p):关联地形,如“山坡、下坡”,记忆方法:由“土”和“皮”组成。
沉(chn):表示下沉或程度深,如“阴沉、沉没”,记忆方法:由“氵”和“冗”组成。
伸(shn):表示舒展动作,如“伸手、伸直”,记忆方法:由“亻”和“申”组成。
潮(cho):与水汽相关,如“潮湿、涨潮”,记忆方法:由“氡”和“朝”组成。
湿(sh):含水分多,如“湿润、湿气”,记忆方法:由“氵”和“显”组成。
其他生字需注意笔顺、组词及书写要点。
二、多音字辨析
空:kng(如“空气、天空”)与kng(如“有空、空白”)。
闷:mn(如“闷热、闷头”)与mn(如“沉闷、烦闷”)。本课读mn。
三、词汇积累
近义词:潮湿-湿润,连忙-急忙。
反义词:直-弯,低-高,潮湿-干燥。
重点词语解释:阴沉沉形容天色阴暗,透透气指呼吸新鲜空气。
四、课文核心内容梳理
课文描述了与下雨相关的自然现象:
1. 燕子低飞:因空气潮湿,虫子翅膀沾水飞不高,燕子需低飞捉虫。
2. 小鱼游出水面:水中闷热,需到水面透气。
3. 蚂蚁搬家:为避免雨水冲毁巢穴,提前搬运食物。
关键句子解析,如:“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说明燕子低飞的原因。句式运用如:“因为……所以……”来解析自然现象与下雨的关系。
五、复习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