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熊猫总是显得可爱、友善,甚至“憨态可掬”成为了描述熊猫的专有词汇。对于知名音乐剧制作人李盾来说,这样的刻板印象是对熊猫文化这一IP的巨大局限。他认为,在成都,应该创造一个拥有多元人格、复杂而饱满的熊猫形象。
李盾,这位音乐剧界的佼佼者,在音乐剧《熊猫》的发布会上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愿景。他希望这部作品能在成都打破人们对熊猫的固有认知,塑造五位代表智慧、仁爱、力量、谦逊等品质的熊猫勇士。这些勇士不仅仅是单纯的可爱,而是具有独特的人物形象。
《熊猫》这部音乐剧由李盾担任艺术总监,周可执导和编剧,张少瑛作曲,梁芒作词。该剧将于近期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进行试演。这部音乐剧不仅仅是关于熊猫的故事,更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价值观体现。
主创团队试图通过这部音乐剧展现成都的生活方式。导演周可表示,她作为成都人,深受这座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影响,这也是她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她希望通过熊猫的形象展示成都的和谐共生、美好家园、生态文明等理念。音乐剧的LOGO将熊猫的黑白与太极的黑白相融合,体现了传统哲学观念。
李盾希望,《熊猫》不仅是成都和四川的一张名片,更是要联通全国、走向世界,做好熊猫文化的国际传播。为此,主创团队在服装、道具设计上融入了大量四川元素,如川剧、布偶戏等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台词设计也结合了四川方言的韵味,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谈及未来的展望,执行导演雷悦表示,主创团队期望《熊猫》能如西方的《狮子王》那样受到全球瞩目。这不仅意味着要将“熊猫”IP推广出去,更意味着借助音乐剧这一世界语言,向世界展示的文化魅力。李盾认为音乐剧是一个庞大的艺术样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表示目前我国的音乐剧人才储备还远远不够,需要继续完善教育体系的建设。同时他也透露在成都也将开展音乐剧教育的工作。对于有志于投身音乐剧事业的人才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