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月23日,河南青年马向前在楼梯间不幸离世,引起了广泛关注。相关部门调查后得出的死因是“高坠”,但关于他是坠楼身亡还是突发疾病猝死,人们众说纷纭。这一事件将马向前推到了公众关注的焦点,随后不到半年时间,类似事件又发生了12起,累计被称为“十三年连跳悲剧”。这些事件令人们,连知名企业家郭台铭都对此表示困惑。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些事件中的员工大多具备两个共同特点:刚离职或提交离职申请不久,且年龄大多在18至25岁之间。有人推测这些年轻人在面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时,选择了极端的方式。他们所承受的压力究竟来自何处?加薪似乎为他们提供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但从长远来看,这真的解决问题了吗?
在职员工将其形容为“温水中的青蛙”。刚开始,他们被公司的高薪所吸引,但扣除各种费用后,实际收入远低于承诺。上级总是承诺过几个月情况就会好转,但几个月过去,工资并未增长,而员工已习惯了现有的生活方式。习惯了意味着缺乏动力去改变。有句老话说的好,如果你在这呆了四年还是这个样子,那么你一辈子也还是这个样子。
流水线工厂的共同点是员工思维僵化,但不同之处在于,呆久了会让人误以为这就是社会的常态。加薪并未满足员工的根本需求,而是给了他们继续待下去的理由。但这只是一层纸糊的窗户,一捅就破。企业在各种扶持措施下有了发展的可能性,成为代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甚至苹果也愿意为其投入2%的利润。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的进步,但也带来了各种问题,而背后的推手正是郭台铭。
面对挑战,郭台铭选择了请外援。这一决策让过去十年埋下的隐患彻底爆发。2017年,苹果市场陷入困境,订单缩减,但国产手机的崛起让郭台铭看到了新机遇。当对华为实施制裁时,郭台铭迅速调整策略,亲自赴美和苹果洽谈。虽然站队对永远不是难题,但郭台铭的决策却让工厂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面对压力,郭台铭宣布支持国产芯片研发,试图寻找新的出路。
十年的情绪随着企业的变迁早已爆发。华为选择与比亚迪合作,而失去的市场也被其他企业瓜分。尽管面临困境,凭借多年经营的人脉,企业仍能在市场立足。但高压的工作不被年轻人接受,靠关系晋升的渠道为人们所厌恶。关键时刻的跑路行为更是让人失望。现在,企业已不再是人们的最佳选择,其德行已不配得到当初的地位。“十三年连跳”让人们记住了这个企业,而其不良的用人环境则让人们对其失去了信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