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我又重新阅读了《季札观周乐》,这次阅读的体验较以往更为深刻。
每次读到新的部分,都仿佛面对一座座知识的山峰,感觉困难重重,有时甚至让我喘不过气来,心生逃避之念。
但我明白,这正是提升自己的绝佳机会。每当我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我都会选择暂时放下书本,走到阳台上晒太阳,让思绪放飞。
在阳台上晒太阳时,我选择读一些《聊斋志异》,读着读着,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之前难以理解的困惑也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当我再次回到《季札观周乐》时,我发现每个字每个词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宝石,需要我仔细揣摩、反复推敲。比如之前让我困惑的“始基之矣”,这次我将其理解为“已经开始的基石”,感觉更加贴切。
还有那句“然勤而不怨矣”,之前我认为勤劳却不怨恨不合理,这次我查到“勤”有忧虑的意思,这样解释就通顺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将“淫”理解为嘈杂,将“夫”解释为凡等等。
文章中还有许多难点让我反复琢磨,比如那段让人头疼的“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关于其中的“先王”、“德”等词汇的理解,不同的注解都有不同的解读,真是活见鬼了。这次经过仔细考虑,我对其中一些词汇有了新的理解。
阅读《季札观周乐》的过程就像我小时候挑担去集市的经历,路途遥远且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言文的魅力。
我知道这篇文章的解读还有很多坑待填,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但我也相信,正是这样的挑战,才能让我真正地提升我的文言文功底。
以上就是我对这次重读《季札观周乐》的感悟和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