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上是虚构的聊天消息。
在《编辑部的故事》中,我们见证了虚构的聊天场景。
对于纠结的人来说,标点符号总是个难题。担心不够热情,担心被人误解,对每一个句号、问号都会反复斟酌。实在把握不住的,就小心翼翼地加个波浪号“~”,让它看起来像个友善的表情包。
句号,终结一切意义
在今天,坚持使用句号的人可能被认为是不懂新社交礼节的人。新的网络社交礼节已经把句号视为落伍的象征,果断地将其剔除。假如有人坚持在一句话的末尾使用单个句号,不是故意为之就是还未适应新道德的改造。“我们吃什么?”“随便。”如果使用单个句号结尾,就可能被视为冷漠、敷衍或不满了。大家都对句号产生了恐惧。
我个人就曾有此体会,刚开始工作那会儿,每次发消息都以单个句号结尾。各种长短句都离不开圆圈的影子,最厉害的是当主编在群里单独圈我吩咐工作时,我的回复竟是:“好。”而不是“好的”或“好。”这种情况恐怕有十余次。因隔着屏幕,无法得知大家的反应,也就以为无事发生。当然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不对劲的,总之某天突然发觉句号被赋予了某种潜台词,从那以后见到句号都会后退几步。起初还不习惯,总认为一句话没有句号收尾就不完整、不规范,不加句号的情形多了才逐渐适应。过去人们用“画上圆满的句号”来形容一件事大功告成,其中的道理不仅因为句号象征着“搞定”“结束”,也因为圆形闭合形态在人心中有着圆满的寓意。但在数字网络年代,你以单个句号结束聊天,只能被视为“画上了不满的句号”。此事可用一个流行句式来描述:对话失败时,没有一个句号是无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