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甲辰龙年在农历的算法下悄然来临,这一年的龙年共有354天。相较于刚刚过去的癸卯兔年,它少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天津市天文学理事杨婧向我们介绍了这一差异背后的原因。
农历是我国传统的历法,它结合了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的特点,是一种阴阳合历。在农历中,月份是根据月亮的盈亏圆缺变化来定义的,这就是所谓的“朔望月”。理论上,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是29.53天。由于农历月要用整数天来表示,所以有时会是小月(29天),有时是大月(30天)。
如果按照固定农历年来计算,即每年都是12个月,那么一年可能会是354天或355天。这样的时长与真正的回归年(要么是365天要么是闰年时的366天)相比较相差大约每天11天。那么累积三年下来,这个差距就会超过一个月。如果我们每年都提前约半个月过年的话,那就会出现春节可能在冬天或在夏天等不寻常的情况,从而使得农历的年和月与我们的常规季节感觉不相符。
为了调整这种现象,我们祖先巧妙地设置了闰月制度。每两到三年就增加一个闰月,含有闰月的年份就叫闰年,有十三个月份并且持续大约一年零三百八十四天左右。而没有增加闰月的年份则是平年,仅有十二个月份并且约一年三百五十四天左右。要确定哪一个月是闰月,通常依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这种制度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循环模式:在十九个农历年中会有十二个平年和七个闰年,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十九年七闰”。这样的安排确保了农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的平均长度大致相符。
关于刚刚过去的癸卯兔年和即将到来的甲辰龙年,杨婧解释到:癸卯兔年是闰年,全年有十三个月份共计三百八十四天;而甲辰龙年是平年,全年仅有十二个月份共计三百五十四天。相比之下,甲辰龙年比癸卯兔年少了一个月的时间。更令人瞩目的是接下来的乙巳蛇年也将是一个闰年,也将在日历上留下三百八十四天的痕迹。这使得我们在农历上的甲辰龙年相较乙巳蛇年又少了三十天的时间跨度。
